对于孙权,曹操还是很欣赏的。因为在曹操看来,孙权不贪功,不贪利,不恋权,只是一门心思想要找陶应报他孙家之仇。
这样的人,好好培养,将来必能成为自己对付陶应的一把利刀。也正因为如此,曹操这段时间才一直将孙权留在身边,悉心教导。
孙权见曹操看向自己,便上前行了一礼道:“孩儿有一些想法,还请义父指教。”
“仲谋不必多礼,直说便是。”
“诺!”
孙权应了一声诺,又接着说道:“孩儿有三策,三策合一,可灭马超。这第一策,便是……引蛇出洞,诱敌来攻。”
“何谓引蛇出洞,诱敌来攻。”曹操颇感兴趣地问道。
孙权道:“孩儿听说……陇关关城险峻,且陇关道漫长而狭窄。现在,陇关的关城和陇关道都是控制在马超手中。若是由咱们主动发动进攻,必然会造成重大伤亡。
因此,孩儿就想,若是能将马超诱来关中交战,反而会对咱们更有利一些。
关于如何诱他来攻,其实也很简单。咱们只要先散布谣言,说是陶应将进攻咱们魏国,然后再大张旗鼓地向雒阳增兵,那马超闻之,必会觉得有利可图而马上主动出兵来攻关中。
这就是孩儿的引蛇出洞,诱敌来攻之计。”
曹操赞赏地点了点头。
又问:“那么,第二策呢?”
孙权道:“第二策就是……围魏救赵,暗袭其后。”
曹操略一沉吟,便明白了孙权的意思。
再问:“第三策呢?”
“肘腋之患,致其覆亡。”孙权一字一顿地说道。
曹操何等聪明,自然明白孙权这句话的意思。忍不住慨然长叹道:“正合孤意,生子当如孙仲谋!”
……
不得不说,孙权经过这些年的磨练,在战略方面确实大有长进。
这连环三策。
可谓是……一环套着一环,环环相扣。每一环都是综合考虑到了天时、地利、人和。
第一策:引蛇出洞,诱敌来攻。
这结合了陇关道的特点。
陇关道也是丝绸之路的南路,这一路,表面上看,最险峻的陇关和陇关道都是控制在马超手上,但实际上,马超入了关中之后却很难推进。因为在陇关道靠长安一侧,出了陇关道之后就是汧县、陈仓、郿县,这三个地方都是高大的要塞城池。
曹操只要在这三县中,任选一县,安排一支强军,便可以死死地挡着马超向关中长安的进攻。
而第二策:围魏救赵,暗袭其后。
这是什么意思?
关键点就是在萧关!
相比陇关,萧关的战略意义要重大很多。在古代,通常所说的“关中四关”,是指:函谷关,武关,大散关,萧关。
陇关并没有与“关中四关”并列。
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在关中西边,只要守着萧关就行了。只要萧关不失,关中的军队就可以随时从萧关出发,直击西凉腹地!
不仅可以起到“围魏救赵”的效果,还可以绕到陇关后面的汉阳郡,断了以陇关入侵关中的西凉军的退路!
在此之前,西凉三百多年羌乱,以及韩遂和马腾之乱。西凉的叛军多次从陇关进攻关中,但是每次都无功而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关中的军队通常都是牢牢地控制着萧关。
不过,孙权这前面的两计。
都只是想让马超,将之前那些西凉叛军进攻关中无功而返的战例再重演一次罢了。
那么……关键就是第三策。
肘腋之患,致其覆亡。
谁是马超的肘腋之患……阎行!
自韩遂死后,阎行突围而出,此后本想守住他岳父韩遂的地盘,却因兵力和智力不足,屡败于马超和徐庶,被马超打得东躲西藏,逃往敦煌。
但是,阎行虽败,在西凉的人脉和威望仍在。
是西凉的地头蛇。
而且,若是说他是当前西凉的一只最大、最凶狠的地头蛇,一点都不为过。所以,按孙权的意思,便是让人联络阎行,给阎行支持。
再由阎行在西凉内部,与曹操里应外合,彻底打败马超。
这连环三策,在略格局上刚好与曹操相似。
也正因为如此,才让曹操生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