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为此而伤透了脑筋,不知道陶应的主攻方向究竟是在哪里。
一会儿东,一会儿西。
一会儿南,一会儿北!
只好将所有的兵力全部调去守城,原本安排轮休息的那部分兵力也全都耗了进去。
而且,还不止如此。
陶应的军队,还真的发动了几次“声势浩大”的佯攻,逼得曹仁不得不亲自带着五千机动兵力疲于奔命。
闹了一整夜,其实陶应真正动用的总兵力不过五万人而已。其它十万人全在军营中呼呼大睡。
而曹仁的四万人马却全都动用了起来,人人都被闹得一天一夜没睡,个个无精打采,精疲力尽,昏昏欲睡。
……
这就是疲兵之计。
在原本的历史上,李世民攻打盘踞洛阳的王世充,就是这么做的。
这种做法,充分利用了两点:
第一,城池太大,城墙太长。
第二,黑夜中,守军摸不清城外的虚实。
因为如果是在白天,城内的军队调动会比城外更快,守军完全可以根据城外敌军的主攻方向而从容调配兵力。
但是到了晚上,城内的守军搞不清城外黑夜中有多少敌军,也看不清敌军真正的主力在哪里,以及敌军的主力是怎样移动的。
所以,就只能被虚张声势的敌军,在漫长的城墙防线上,被耍得团圆转。最后被敌军逼得精疲力尽,几至崩溃。
而实际上,在原本的历史上,李世民就是直接用这一招逼得王世充……不得放弃洛阳的外城墙,最后变成真正的决战是在洛阳城里的内城而不是外城。
山风木鱼……错了,是陶应。
陶应同学读书不咋的,数学也是体育老师教的,但却熟读历史,并且精研古今战例,知道李世民曾经用过这一策,所以就直接拿来用了。
也不是说郭嘉和贾诩在智谋方面不如李世民。
而是在短时间内,郭嘉他们还没有想到……或者已经想到,还在心中推演没有提出来讨论而已。
但是,不管怎么说,陶应这次拾古人牙慧,倒是让郭嘉和贾诩再次对他刮目相看。
……
天亮之后,大夏军开始攻战。
这个攻城的安排也是很巧妙。
张辽带五万人攻北城,黄忠带四万人攻南城。而陶应却只带着一万人马,推着大量的攻城器械,守在东城的城外。
装出一副要进攻的样子,却迟迟不动。
这又让曹仁疑神疑鬼,搞不清陶应的真实意图是在哪里,不得不分出一万人马守在东面城墙,用来重点盯防陶应。
又闹了一天。
这一天,张辽和黄忠都发动过十几次声势浩大的佯攻,但每一次都是佯攻一下便又退了回去。反正就是不让城墙上的曹军休息。
……
就这样,耗到天黑之时,城内的守军已经三十六个小时没有睡觉了。
人人头脑发昏,手脚发软。
而就在此时,似乎……昨天晚上的那一幕又开始上演。守军将士们都气得骂娘,人人都想要倒在地上先睡上一觉再说。
不过,曹仁哪里敢让他们睡?
疲兵之计就是这样的……越是疲惫之时,就越不敢睡。因为,敌人就越有可能突然对你发动进攻!
但是,陶应也并没有跟他们玩多久。
只玩了两个多时辰,在快要接近子夜时分时,便化虚为实,发动了真正的进攻。而这一次进攻,便是总攻!
张辽五万人马依旧攻北城。
黄忠四万人马依旧攻南城。
陶应依旧带着一万人马,守在东城城外,不进攻,也不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