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官渡之后,往北至白马津,再到延津,再到濮阳。这一段是古代黄河泛滥多发地区,并且多次改道。
汉末朝廷也根本不去管。
每当泥沙淤积使河床抬高时,河水便会冲向低洼地处,使地洼之处变成河道。此时虽是冬季枯水季节,仍然可以看到到处是河水曾经泛滥肆虐过的痕迹。
陶应站在一处高坡上,展眼四顾。
看向犹自奔腾不息,浊浪排空的黄河,问手下的臣子们道:“关于黄河治理,尔等有何对策?”
众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吏部尚书顾雍出来回复道:“回禀大王,据臣所知,在汉明帝时,明帝曾让王景治河。王景历时数年,耗资一百多亿钱,也算是卓有成效。
王景的治河,有四法,分别是:清理淤沙、调整河道、加固河堤,修建水门。
而这四法之中,最重要的便是“清理淤沙”,其次便是加固河堤。自灵帝之后,便再无专职官员安排清理淤沙和加固河堤之事。这便是最近几年黄河多次泛滥的原因。”
“顾爱卿言之有理。”
陶应点了点头,又道:“现在是冬季,黄河水量较小,并且过不了多久就会过封冻,正是清理於沙和巩固河堤的最好季节。
可传令给辽州将军步骘和辽州刺史阎象,让他们多抓一些高丽胡人和夫余胡人过来,专职用于疏通黄河水道。
亦可让人传讯给甘宁,让他从吕宋岛上多抓一些土着青壮过来用于治河。”
顾雍闻言,拿出纸笔一一记下。
陶应想了想。
又想起了后世的……“小浪底水库”的事情。
在后世,自从在黄河上建了几处大水库之后,就几乎再也没有大的河水泛滥的事情发生过,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束水排沙”。
而小浪底水库就最有代表性的一座治沙水库建筑。
其原理,就是先用水库蓄沙。再在大坝的底部设置排沙口。当泥沙被蓄在水库达到一定高度时,便将被泥沙淹没了的排沙口打开。
然后,泥沙在巨大的水压之下,从排沙口喷涌而出,将泥沙排向指定的山谷!
……
(附录一:束水冲沙示意图。)
(附录二:小浪底水库排沙图。)
……
如此真能做到这样,就没有必要一年四季安排大量的人力去清理淤沙了。
至少,清理淤沙的工程量喊少了90%以上。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
想到这里,陶应便将大臣们叫到一起。
向他们详细地讲解了用水库排沙的原理,大臣们闻言,尽皆惊叹道:“大王真天纵之才,乃不世之英主也!吾等对大王的钦佩之情,就像这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
……
随后,陶应便将这事交给大臣们去讨论,召集工匠,在黄河上修排沙水库。
不用修后世的小浪底水库那么大。
修小点,多修几座。
技术方面也没什么难度,修水坝的事汉明帝时期的王景就干过。只是增加一些“束水排沙口”。
工程量会比较大。
但较之大修京城,要有意义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