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安排在上郡的太守是张合。
在得知肤施(今延安地区)发生叛乱之后,张合立即率骑兵出击,并快速击溃了才刚刚起事没多久的起义军。
不过,这些起义军被击败之后,并没有就此覆灭。
起义军的余部在李大目、张二雀、刘三蛋等人的带领下,转入深山进行游击战。在此期间,他们在寒鸦司的指导下,袭击了曹军的粮道,烧毁了好几批正在运送途中的猛火油。
随着曹军的猛火油供应不上,大夏军趁机发起猛攻。
支持不住的曹纯和徐晃只好放弃晋阳城,率三万多残军节节败退,退回上党的长子城,与曹操会师。
……
此时,曹操的六万人马也已经在上党布防完毕,并且,还依据上党多山的地形,构筑起了比较完备的防御阵地。
在徐晃和曹纯的兵力收缩回上党之后,再加上于禁在上党兵力,上党的曹军兵力达到了十二万人。
吕布和黄忠夺取了晋阳后,全取整个太原郡。
然后,合兵一处,挥军南下上党。
两股兵力加在一起,兵力达到了十八万。如果再加上正在进攻上党壶关的张绣的五万人马,大夏军在并州的总兵力达到了二十三万。
将近是曹军兵力的两倍。
……
看完从并州发来的这些战报之后,陶应沉思了很久。
然后,让人叫来兵部尚书兼中军军师郭嘉。
问郭嘉道:“并州之战,局势如何?”
郭嘉向陶应施了一礼道:“大王容禀,在并州战场上,吾军虽多于曹军,但吾军是攻,曹军是守,现在又是寒冷的冬季,再加上在上党地区的地形极其复杂,要打败曹军却关不容易。”
郭嘉的想法,也是有道理的。
上党地势较高,因“与天为党”而取名为上党。周边群山环立,曹操十几万人马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依山势而建营寨,其营寨的坚固程度还要胜过当年公孙瓒在易县的营寨。
要攻破这样的营寨并不容易。
况且,上郡石脂沟中的大火,也会随着石脂被慢慢燃烧消耗而火势减小。等到火势足够小时,便有办法将火熄灭。
届时,曹操拥有了足够多的火油,又会给咱们的将士造成较大的伤亡。
陶应闻言,点了点头。
感觉到这个形势确实比较严峻。
曹操八万大军早就到了上党,却只让徐晃带两万人马增援太原的曹纯,而他自己却将六万人马放在上党布防,这打的主意,就是要将上党打造成一个“乌龟壳”。然后,在太原坚持不住的时候,就全军缩回这个“乌龟壳”里防守。
也就是说,上党,才是曹操预设的决战之地!
……
想了片刻,陶应转过身去,走到地图旁边,又将目光看向地图上的上郡肤施(即:后世延安)那个地方。
“石脂沟!”
陶应自言自语地说道。
上郡(延安地区)有石油,这事在后世是家喻户晓,陶应当然也是知道的。而且陶应还知道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当地的守军将河沟中的石油引进坞堡外的沟壕,放火燃烧用于阻挡胡人的劫掠。
但却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石油。
并且,还发生了自喷现象。
石油自喷,主要是地层下的石油和天然气压力过大,在积聚的压力超过某个临界点时,便会破坏地表岩层和土壤,激射而出。
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通常,后世见得比较多的是井喷。因为石油经过开采后,其油气的压力没有之前那么大,需要钻井才会出现井喷。而自喷现象一般只会出现在中东地区……比方说科威特等地。
而井喷现象,一直都是最严重的石油开采事故,很多奋斗在第一线的石油工人都为此而承受着巨大的风险。
比如说“铁人王进喜”的故事,就是为了阻止井喷事故,而跳进水泥池里用身体和泥浆。
……
(附录:铁人王进喜图片。)
(向前辈们致敬!从来都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他们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
……
不过,陶应却没想到曹军只是去捅了捅那个洞洞,就出现了石油自喷现象。
也不知道他们是用什么东西捅的。
家伙事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