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内阁制却不一样。
“内阁制”属于皇帝集权!
“内阁”并不是“七部”的直接上级。废除“三省”之后,七部的直接上级就变成了皇帝!七部的奏章可以直接递交皇帝,皇帝也可以直接向“七部”下旨。
不需要再通过任何人!
这就是加强了“君权”,而削弱了……“臣权”。
那么,内阁是干什么的?
是打酱油的!
帮皇帝打酱油。
其实就是皇帝的智囊团,必要的时候可以担任皇帝的代言人,如果套用后世的官职,则相当于是皇帝的秘书团。
……
这一套,其实是明朝的朱元璋搞出来的。
朱元璋觉得宰相的权力太大了。
于是,就把宰相杀了。
自己又当皇帝又当宰相,一个人干三四个人的活,结果把自己累得像只狗一样,每天忙到很晚,经常通宵批阅奏章。
实在撑不住了。
就找几个人来帮忙。
这些帮忙的人,就叫“内阁”。
……
而陶应现在感觉到世家的势力太大了。
觉得必须将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于是,就将才刚刚改组不到两年的“三省七部制”,改成……“内阁+七部制”,简称“内阁制”。
然后,重组内阁,成员共六人,名单及分工如下:
张昭为内阁首辅。
这人的内政能力不错,又是元老,第一届内阁首辅非他莫属。
荀彧为次辅。
位于张昭之下。
不过,陶应又让荀彧担任……八位皇子的老师。这样一来,荀彧的影响力反而在张昭之上。
其它四名内阁成员分别是:沮授、张纮、鲁肃、陈群。
这样的安排。
等于是将大夏国老臣们的权力,削弱了一半!
……
接下来,对“七部”的官职也做出重大调整。具体安排如下。
郭嘉为兵部尚书兼中军军师,张既为吏部尚书,钟繇为礼部尚书,程昱为刑部尚书,陶商为工部尚书,荀谌为户部尚书,虞翻为司法部尚书。
然后,左、右御史大夫,分别由弥衡和毛玠担任。
由于是战争时期,兵部尚书下设军师司,贾诩为左军师,庞统为右军师,陈宫为前军师,徐庶为后军师。
……
原国王直辖的十二卫将军,增加三人,称为“十五卫将军”。
增加的三个分别是:曹操、张燕、马超。
其它十二卫将军,分别是吕布、黄忠、赵云、典韦、许褚、太史慈、高顺、张辽、张绣、周泰、甘宁、蒋钦。
其实,降将张合、徐晃、乐进、于禁这四人也不错。
但他们还没有为大夏帝国立下什么功勋,暂时还不能挤身“十五卫将军”之中。或许以后可以,但要看他们的觉悟和机会。
比如说:
如果张合能征服天竺,徐晃能征服南亚诸岛,那肯定是有机会获得晋升的。
……
大夏帝国正式成立,代表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宣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也意味着这个民族。
在历经了数十年的腐朽黑暗的汉末时期之后,如凤凰涅盘,浴火重生!
除旧布新,万象更新。
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国泰民安,繁荣昌盛,威布天下,恩施宇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