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到这里,嬴稷起身向着宣太后深深一拱道:“寡人代秦国,谢太后多年的辅佐大恩!”
“王上不必多礼,我虽为楚人,但是在秦国多年,早已经把自己当成秦人了!一个秦人为家国略尽绵薄之力,是臣子的本份,不必介怀!”宣太后话说完,亲自把嬴稷扶起。
嬴稷重新安坐后,接着说道:“太后一如既往兢兢业业,在众多国政之策上屡有英明谏言,才有了大秦今日之繁荣强盛!今时今日,太后虽有些许过失,但是比起她对大秦的贡献,那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虽然寡人还想挽留太后在朝堂之上再为秦国出良策、立奇功,但是无奈太后已经年逾古稀之年,身体多有不适,所以特此准予母后辞去宣太后的职衔,其俸禄待遇加倍发放,荣居后宫颐养天年!”
“谢王上!”
古时的君君臣臣是很严肃的,即使是亲如父母儿孙,也必须强力推行。宣太后执君臣之礼,起身谢过秦王嬴稷,嬴稷赶紧起身还礼。
嬴稷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缓缓的坐到了王座上,接下来的项目是他最擅长的。
“有罚就要有奖,虽然这次阏与之战我大秦惨败,参与此次征伐的将士虽历经血战表面似乎寸功未立,但其实他们用自己的血肉和悍勇让大秦认识了一个事实——赵国这几十载里憋着一股子狠劲、闷在国门里面使劲的折腾,变法改革、厉兵秣马,这摆的是欲与我大秦角逐天下的姿势啊,能练出这么一支战力强悍的军队,其狼子野心在这一战中昭然若揭。所以,寡人要说的是,将帅决策失误丧师辱国该罚,士卒奋力拼杀不畏生死该奖!”
“王上明断!”众臣齐声附和道。
“那依众卿看,谁去办这件事情才恰当呢?”嬴稷看一众大臣已经按照自己的想法上了道,微微一笑。
“臣觉得客卿蒙骜当担此重任!放眼满朝的文武大臣,和任何一方都没有牵扯、干干净净,能够气定神闲、心平气和,持正办事的大臣,也就只有他了。”刚刚才宣布上任的太师嬴乐说道。
“那就——蒙骜,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办吧,务必让回来的将士感受到家的温暖。”秦王嬴稷很庆幸能够有这个内明的太师弟弟,他原本就有把蒙骜安插进军队的意思,这次正好是一个机会,让大秦的军队能够承下他的情,这样对于他以后在军中行事会更有利。
“臣谨遵王命!”蒙骜早就有意进入军营了,这次正好是一个和大秦军队接触的机会,能够就近感受一下这支传说中的令列国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军。
嬴稷话锋一转,接着说道:“此次阏与之战,武安君白起从始至终都是不赞成的,此刻想起,武安君的谆谆谏言还在耳畔回响,寡人有时候想,如果这次是武安君领军,结局是不是会不一样?!想着想着,后来,寡人终于想通了,这就是一场不该发生的征战,远离故土、劳师远征,面对的还是一支拥有明君、强臣、悍将和强大战力的赵国军队,我大秦是应该认真严肃以待,举全国之力征伐之的!”
“疾风方知劲草,板荡能识诚臣。此次虽然大秦稍遇挫折,但那是前进路上的曲折,无关大局,只要武安君尚在,秦国就没有败,有武安君在,我大秦当无惧于天下!”
“武安君听昭。”
“微臣奉召。”
“此次阏与之战,武安君忠心谋国,高瞻远瞩,于战事未开之际就能够精准预测、未卜先知,实属国之栋梁、大秦能臣,特赏赐黄金一万,以示嘉奖。”
“臣叩谢王上。”白起觉得今天的王上简直太大方了。
秦王嬴稷接着说道:“太子悼在魏国不幸病逝,寡人心中甚是悲痛,但储君乃国之根本,储君之位更是不能长期悬空,寡人儿子众多,接下来大家议一下,看看谁有能力能够胜任这个位置,或者说,你们愿意将来跟着谁,继续走下去。”对于太子悼亡故,秦王嬴稷没有征询任何人的意见和看法,这是给秦廷一个强烈的讯息,‘我说病逝就病逝’,此事就此处理,到此为止。
诸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甚至还有一些想要说点什么的,也都很明智的闭上了他的嘴巴,把自己脑中的思路强行掰扯到秦王嬴稷划定好的轨道上来。本来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他们就应该这样干的,只不过议定储君人选,虽说是一件公事,但是储君却是秦王的儿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件私事,只不过是天家的私事,父亲立儿子,人家想立谁就立谁,关别人什么事,这要是一时间说不到秦王的心思之上,被想成了居心叵测,那就麻烦了,所以这个时候的一众之臣,心里面都是很复杂的:
有的想着干脆闭嘴,接受既定事实就成了;有的想着,富贵险中求,与其这样不上不下的干一辈子,还不如放手一搏,如果能捡一个拥立之功,也算是遇上了一个天大的造化,说不定将来就会被新王想起来,在朝中安排一个重要的职位,也算是搏出位了;也还有的在想,我和太子悼处的好好的,为了巴结他,真金白银可是没少花,他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走了,连同带走的可是我的命根子啊,我可再从哪里去筹措这些进身之资,你秦王简简单单的一个病逝就了解了,我……我……我……
不管到了什么时候,有笨蛋就有聪明人,有蠢材就有贤才,有胆小的,就有胆大的,有瞻前顾后的,就有一往无前的,越到这种决定历史走向的艰难时刻,就越是明显。
说时迟,那时快,魏冉首先开口了。
“启禀王上,老臣有奏。”这个关键的时候,魏冉当仁不让。他们辛辛苦苦,冒着天大的风险做了这么多,不就是为了今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