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婶子,你觉得我现在应该拿这笔钱做什么生意?”
董宣自从跟昭然合作之后,就越发觉得这个乡下老太太深藏不露。
不管他是说政治,经济,还是国外的一些发展,她都接上他的思绪,跟他天南海北地聊,顺便给他指出一条明路。
他有时候也怀疑昭然怎么会了解这么多,但每次她都是用已经死了的李鞋匠当做幌子。
这种借口,一次两次就算了,回回如此,他自然察觉出来了不对劲。
一个鞋匠,就算是见过世面,也不可能将大字不识的妻子培养成这样。
不过昭然不愿意说,他也不会强求,两人心照不宣。
也是因为如此,他养成了只要有大事必须跟昭然商量的习惯。
“做实业!”昭然给出自己的建议,这也是上辈子董宣选择的路。
“现在国内百废待兴,百姓的物质条件跟不上一切都是空谈,如今国家政策好起来,我们也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尽自己的能力,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昭然的话让董宣茅塞顿开,有种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觉。
董宣感慨道:“婶子,虽然我们不是一个时代出生的人,但我总感觉,你的思想比大部分人都要先进,你总能告诉我最正确的道路,能和你志同道合,是我董宣的幸运!”
有的人,浑浑噩噩一辈子,都不会遇见一个懂自己的人,他何其有幸,有这样一位导师指引。
董宣以他们青竹品牌作为起点,盘下了一个几乎破产的鞋厂,有了昭然设计的最新款式,青竹鞋厂的鞋子在改革开放后,瞬间引领了时代的潮流。
慢慢地,青竹品牌发展壮大,收购了食品厂,服装厂……等董宣回神,他已经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实业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不菲的贡献。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董宣被下放的这些年,一直没有放弃过学习,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恢复高考后,成为了第一批考上大学的大学生。
当录取通知书送到桃源村的时候,有人欢喜有人愁。
董宣成功考上了北京的大学,在离开的前一天,利用了自己的人脉,硬是从城里接过来了一条电话钱,就是为了能随时能跟昭然沟通,搞得昭然哭笑不得。
“婶子,以后咱们常联系,我的生意,永远都会有你的一份!”董宣认真承诺道。
这一年多来,他们的生意赚了好几万,昭然除了拿走一小部分给周秀红和王玉芬做工资,剩下的都投资给了董宣。
董宣答应以后所有生意都给昭然分三成,报答昭然的知遇之恩。
而昭然却是知道董宣以后的发展,自觉占了好大便宜,在董宣打电话前来寻求意见之时也就更上心了。
至于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李三光,就只剩下愁了。
他本以为靠自己的学问,肯定能够考上一个好大学。
之前的豪言壮语都吹出去了,现在却连大专都没有考上,别提有多丢脸了。
可没办法,他这些年根本没有下过地,回家当个农夫他也不甘心,只能决定再战高考。
但他的心太浮躁了,一次不中,两次不中……
经历了三回高考后,不管说什么他都不愿意再考了,他觉得自己的能力不是在考试上,他这种怀才不遇的人,是最孤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