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宁墨就这么留了下来。
军营的确需要她,但只要选贤举能,总会代有才人出,总不至于连个作战的主将都挑不出来。
更何况,她爹宁坚现在还活着呢。
一门父女声势太旺,总归不是什么好事。
原主的心愿已经实现了,如今父亲还活着,大魏还在,宁家一家也都还好好的,大魏保住了,宁家也算保住了。
相比于在战场上,宁墨更喜欢待在边城里,每天训练训练边民,带着当地人发展一下生产。
如今刚收回来不少地盘,正是需要人去开荒扩土,占住疆土的时候。
而蛮族四族经过大战,也都伤了元气。平时就算来骚扰,经过训练的边民也足以应对他们了。
就这样,宁墨在云城住了下来,甚至在兰城等周围几个城都有自己的住处,平时闲来便是到各个城里转一转。
而后和太守们一起,带着百姓修建新的城墙,丈量新的耕地和牧地,一时之间也别有趣味。
到后来,甚至将宁老太君等一大家子都接了过来。
宁老太君她们先前在京中备受冷落,世家们惯会揣测圣意,对宁家多数时候都是不冷不淡,宁坚打了败仗的时候更是断绝了往来。
如今看宁家重获盛宠,安远公家却被革去爵位,甚至判了个抄家,就连二皇子四皇子都狠狠受了罚,更是明白了京中的风向。
(安远公家被罚是因为之前在军中挑事,嘻嘻,怕小可爱们忘了提醒一下子。)
给宁墨说亲的人都快将门槛踏破,邀请宁老太君和宁家几位女眷的帖子如雪花般飞来。
宁家几人实在不胜其扰,虽然都说边关条件艰苦,但想来也比京中待着舒坦。
又被宁墨写信一劝说,就打包了家当都去了边关,和宁坚他们也算一家团聚了。
宁墨在边关没待几年,857就传来了消息:
【大佬,原主说...她想回来,不知道行不行...】
宁墨倒是没有太多的情绪,原主芳年早逝,想要回来与家人团聚,也在情理之中。
没多想,宁墨就点了点头:
“可以。”
“不过我有几句话要交代。”
等原主回来的时候,顿时敛声屏气听着宁墨嘱咐:
“其一,宁家可不参与夺嫡之争,但已无法置身事外。若到那一日,需力保太子登基。”
原主点点头,宁墨的所作所为她都看在眼里,自然知道其中利害。
“其二,边关可久住。宁家可世代久居。”
原主也同样点点头,祖母她们在边关的日子又轻松又畅快,就连两个弟弟都长大了不少,自然要在边关安定下来。
“其三,武艺不可废,兵书不可弃,壮志不可绝。”
原主聪明剔透,连连点头。
“其四,若是太子要纳你或是宁家其他人,需得坚决回绝。”
原主愣了愣,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
林林总总交代了一些,宁墨见再无顾虑,就果断抽身,离开了这个位面。
对宁墨来说,这不过是短短不到十载光阴,不过是改变了大魏历史上的走向。
但在她走后——
宁家食素三年,原主宁墨终身未嫁,宁坚终老边关。
雪狼队最终成长为大魏的精锐之师,成为了所有草原民族的噩梦,成为了大魏最后的杀手锏。
原主后来也上过一次战场,彼时她已经三十岁,宁坚老矣,只能举荐了宁墨。
宁墨这次倒是没有再抗旨不尊,而是干脆利落地领了兵上了战场,将边界上蠢蠢欲动的匈奴退敌百里。
如此一来,宁墨一生戎马,也称得上有始有终了。
军营里,李准也已经不再年轻,此刻也已经成了从三品将军,和徐威正追忆往事。
两人都接触都宁墨,但恰恰接触的是宁墨的不同面。
李准只见过战场上的她,而徐威只见过战场下的她。
两人聊起前不久的战事,心头万般感慨,徐威叹了一声,道:
“我上战场时日晚,未能见得宁小将军封狼居胥的本事。不过先前一见,已让我心驰神往...”
李准喝了口酒,脸上逐渐笼上一层醉意,眼底却很是清明:
“宁将军英武非常。没跟着她深入漠北,是你人生憾事啊!”
徐威也跟着叹了一口气,谁说不是呢。那可是百年难遇的事情。
自顾自闷了一口酒,徐威岔开了话头:
“李将军,如今您功绩也有,本事也有,年纪也不小了,怎还孑然一人?”
李准只顾喝酒,不再说话。
大魏的历史少了一场浩劫,多了一丝变化莫测。
只是一个节点的改变,但在往后的时日里,会让一切变得截然不同,激荡起波澜壮阔的风光,汇聚成风起云涌的浩荡。
“同学们,大魏作为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能在战乱时期留下诗词已经十分不易。”
“好在自宁墨封狼居胥之后,大魏逐渐安定下来,文艺创作也多了不少。宁墨本人也留下来两首十分新颖的词。”
“但今天咱们要学习的,不是宁墨那两首耳熟能详的词,而是另一位武将的。
他只留下了一首诗。但诗风细腻婉约,不同其他边塞诗,让我们感受到这位武将别样的情感。”
孩子们已经开始齐声朗读起来:
“无题 [魏] 李准
晚日寒鸦一片愁,塞外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