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占据的内存这么少,果然是有原因的。
原主的一生,几乎算的上是复制粘贴的日子。
这年头,高考也已经恢复了,教育在不断发展起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行,经商也逐渐流行起来,还被戏称为“下海”。
简而言之,这是个经济正在复苏发展的年代,而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也都在缓步发展着。
原主,就是在这样的年代下出生的孩子。
他爷爷是铁路上的职工,于是原主的爸爸子承父业,在爷爷退休之后,成为了一名铁路工人。
原主的妈妈则是托人,在供销社找了一份工作干着,每个月不光能领钱,还能带不少吃的用的回家。
在这样的家庭中,原主算得上吃喝不愁,因此也就被格外寄予了厚望。
他们一家祖祖辈辈都是本分的人,没有指望大富大贵,就指望着子孙后代能出个出息的。
原主作为第三代的独苗苗,自然从小就被父母耳提面命,要好好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虽然原主压根也不知道,他从始至终要改变的“命运”到底是什么。
在这样的教育下,原主的每天日复一日,过的毫无波澜。
上学、放学、做作业...在辅导班还不盛行的年代,原主虽然不用上辅导班,也需要认真完成各种作业,才能被父母允许出去玩一会儿。
和原主相比,他的那些朋友们过得可就幸福多了。
不仅有零花钱,能用来买吃买喝,甚至还能买得起观影房的票,时不时进去看几场DVD版的电影。
原主在他们的带领下,也认识了好几个电影明星,收集了他们的画报和周边杂志。
但这些,也只敢在私下里悄悄进行,若是让家长知道他这么不务正业,肯定会跟他翻脸不可。
那时候,原主的朋友们有的做着暴富梦,有的做着明星梦,还有的,则是做着和原主一样的,改变人生的梦。
也是直到在社会上历经挫折之后,原主才体会到——
原来,“改变人生”这个“改变”本身,便已经预含了所有不如人意的可能。
原主辛辛苦苦念了几年书,考高中的时候差了几分,只好选择再复读了一年。
等高考时,原主卯足了力气,打算一定要考上一个好大学!让父母跟着长长脸。
结果...又是一次名落孙山。
两次挫折下来,原主的心气已经被消磨了不少,但还是咬牙复读了一年,每一天都过得像苦行僧一般。
这一次,原主以为自己发挥的不错,肯定能考上个好大学!
结果只收到了一个破破烂烂的野鸡大学的通知书。
但是再野鸡,也是个大学啊!
原主的爸爸咬了咬牙,最终还是七拼八凑,甚至用上了贷款,将原主送进了那所大学。
原主以为,自己进入了大学,好歹是迈出了改变人生的第一步了,以后总会拥有光明的未来的。
但是,他辛辛苦苦念完了四年大学,毕业的时候学校调整,只给他们发出一张中专的学历来。
宁墨活动了下身子,原主的记忆中很多都是重合的,被压缩的有些可怜。
起身转悠了两步,宁墨面对着满屋子的东西,还是有些无从下脚,只好再次坐回床上。
“那他的心愿是什么?”
【他的愿望...是推翻自己所有的人生。】
【还有...拯救他儿子的人生。】
说起来,能让原主狠得下心用全部寿命和功德换一次重来机会的原因,恐怕只有他儿子了。
原主这一生,可以算得上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大学毕业之后,原主拿着中专文凭连连碰壁,在就业市场上吃尽了苦头,拿着最微薄的工资。
而那时候,选择下海的早已经趁着市场风头暴富起来,选择当明星的说不定也在电视中混脸熟了。
只有原主这个选择读书的,不仅在读书上跌了个大跟头,反而差点爬不起来。
最后,原主在社会上跌跌撞撞打拼漂泊了好几年之后,最终还是选择子承父业,回家继续做铁路工人。
但这时,由于市场改制,工人的编制已经不是继承制了,而是需要参加正规专业的考试,通过层层选拔,都合格之后才能够被录取。
为了原主的这个工作,家里人又是花了不少血本,好不容易拿出了对方要的价钱,才算是将这个工作买了下来。
从那之后。原主便回到了小镇。
从曾经的小镇青年,成为了小镇的中年人。
他的人生并没有因为读书而产生什么变化,反而因为读书变得更加惨了些许。
他依旧像他的父辈一般,过着那样一眼就望得到头的日子,挣着那点微薄只够吃喝的薪水,过着最苦最累的生活。
原主的工作稳定下来之后,像是万千的中年人一样,他通过相亲,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姑娘。
两方谈妥之后,便凑了凑家中的钱,将对方娶了进门。
两年之后,那姑娘就为他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原主总算觉得自己贫瘠的人生又出现了一点希望。
他抱着那个小小的白玉团子,终于能体会到父亲当年对自己的期望了——
他已经失败过一次了,而这一次,他一定要让他的儿子成功!
于是,原主将父母曾经施加在自己身上的那一套,全数施加到了自己的儿子身上,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课外辅导班,要上;兴趣班,要学;课后补习,要参加。
总而言之,原主的儿子成为了他改变人生的新工具,他在儿子身上寄托了全部的心血和精力。
只盼着儿子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一飞冲天,成为他最骄傲的作品。
原主的儿子的确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从小到大都很让他省心,身上背负着他的关切,默默地努力着。
但就在儿子成年之后,为了让儿子过上稳定的生活,拥有一份编制。原主对儿子三番五次的耳提面命,希望儿子能够考个体制内的工作回来。
儿子的确也很是孝顺,报名参加了不少相关的考试。
可是眼看着儿子就要上岸的时候,他报名的那个岗位却缩招了!
从原本招聘5人,变成了只要两人。
而最后上岸的两个人,坊间传闻说什么的都有,但无一例外的是——
这两人不管是从专业、还是匹配条件,甚至是他们那先倒数后逆袭的分数来看,都是无疑的“萝卜”。
经此一事之后,原主的儿子对于体制内也彻底灰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