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过后,汉军回到彭城休整,清点损失,人员大概死伤了三千余人,但好在马匹损失不多,并不影响骑军的战力。眼看暂时攻破不了东人的防线,刘备也绝了速战速决的心思,安心等待后续援军赶来。
到了两日之后,并州以及关中的各路兵马陆陆续续赶到,除去司隶校尉陈冲之外,还有羽林中郎将董越、虎贲中郎将徐晃、凉州刺史皇甫丽、偏将军魏延、昌骑校尉杨秋、建忠都尉张绣等众,这些兵马抵达后,西人的兵势多达十四万人,已经超过了在五原驻防的审配一军,故而军中多有再战之意。
于是刘备再次召开军议,与两府幕僚商议作战计划。
此议由荀攸主持,他先谈论东人动向:眼下西军先行集结,而东军援军未至,以致西军此时握有兵力优势,若两军合战,对东人大大不利。且武原小城,无法囤积大量兵卒,审配理应扎营后撤等待援军,可如今审配却宁愿冒着合战的风险在城外驻营,估算原因,恐怕只有一个解释:曹操的大部援军抵达,就在这一两日间了。
故而他总结战术目的说:若要举行合战,不仅必须要胜,还需速战速决。否则一旦拖到东人援军抵达,取胜的良机就不复存在。
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他以为,当利用兵力充足的优势,主动到禹王山北面更开阔的旷野合战,以便更好地展开两翼,更多地利用侧翼的兵力优势来打开局面,而中军只需要稳住阵线,并准备一支预备队,用以打退东军的奋死一搏,则大事可定。
陈冲颔首赞同,他转首对刘备说:“我坐中军,你坐右翼吧!只是计划虽好,但还是要料敌从宽,若曹操半途赶至,我等当如何应对?这个考虑不得不做。”
众人听了也觉得有理,于是荀攸又做了补充。斥候在此前已探得,东人在五原东北侧四十里处的沂水筑有三座浮桥,如若曹军抵达,必然将从此处渡河。故而可在两翼开始包抄,并取得一定成果后,分出千余人去抢占浮桥。沂水并非小河,又因河道起伏,水流极为湍急,一旦失去浮桥,曹军仓促不能渡,即使赶到也将无济于事。商议完毕,
次日上午,雨水稍停,但太阳却还没有出来,天上阴白的云层让人猜不透天气的发展,就像是接下来的战局一样。而西人们分为十二队,拄着长戟挂着鞋子从水浅处赤脚跋涉祖水,此时尚是三伏天气,天气还是有些闷热,故而水流和细砂流过脚心时,竟让人感到几分惬意,险些让人忘却即将到来的大战。
而早在西人们在营中造饭时,东人的斥候们眼看炊烟如云,就已察觉不对,继而猜出西人即将准备合战。故而在西人们堪堪涉水过半的时候,如鸦群般的东人骑兵便已不期而至。
为首的乃是偏将军颜良,他那天头戴金色的兜鍪,身上穿漆成金色的明光甲。马鞍左右两侧都挂着三石弓袋,手持长槊傲然而立,背后的骑士都人马蒙甲,雪亮森严的槊尖朝前闪着逼人的寒光,一刻不停地打马飞驰,连后队的主力大军还差着五里之遥,他便已带着两千骑兵赶至岸边。
最先渡河的西人们还未来得及列阵,忽然间见到如此精锐的骑兵前来,不免有些惊惶,以致于不少旗帜都随着左右摇曳。但双方的距离正在飞速缩进,没有军候的指示,士卒们只能以什伍为单位射箭反击,但这样稀稀拉拉的箭失在重骑面前,几乎毫无杀伤,颜良接着冲力杀尽散乱的人群中,顿时便是一片令人惊摄的惨叫哀嚎。
在这里作为先锋的正是作为中军前锋的黄忠所部,刚刚东人冲入阵中时,他方才上岸换甲,眼见敌军的长槊在无阵的步卒中厮杀,心中顿觉不妙,也不等披上铁铠,只裹了一身内衬的牛皮便翻身上马,对周围的步卒们呼唤道:“戟阵!戟阵!”
不带士卒结阵完毕,他又带着三百名靠过来的步卒,从颜良的左翼进行包抄,然而颜良也不恋战,见有人试图合围,便即刻调拨马头,往东奔去,等奔到原来的位置,又一次调转马头,悠然地往黄忠处看去。与西人宛如利箭般的凿穿中军战术不同,他的战法更似锉刀,要一层层地打掉敌军前锋的锐气,虽然威力较小,也更为从容,但对敌军的士气打击却是极大的。
黄忠此时已经来到了颜良的正对面,他身边的人又多了些,大约到了五百人左右,但是这些人为了加快结阵,手中的枪戟并不多,多是带了些圆盾和斫刀,有些人背了弓袋,但是箭囊却不在身边,但好消息是,他们作为西人的前锋,至少都带有不少铁蒺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