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酒家,是锦城市里为数不多的老地标。
陈旧的门面饱含历史的沧桑,雕花的窗户大抵是重新上过漆,在阳光的照射下看上去红艳艳的。
这酒家开在锦城市清泉山脚下,听当地人说,这酒家开业于上世纪的80年代,其创始人是个挑担子卖豆花的穷苦老汉。
但由于其制作的豆花口味极佳、远近闻名,豆花老汉的家当也便从最初的挑担木桶,一步步做到了这街边的酒家铺子。
而这铺子经历一代代的家传,如今的银杏酒家已经是足有三层的大酒楼。
酒楼的一层是散座,适合三五好友小聚,二楼则主要用于举办大型婚宴。
至于三楼,就比较齐全,既有棋牌茶水,也有雅间小厅,适合商务洽谈,饭后娱乐。
如今银杏酒楼装潢精美、古色生香,自然也是客人如织、往来不绝。
加之这酒楼虽然年代久远,主厨也是换了几代人,但菜品味道始终如一,故而生意也始终火爆。
此刻正值晌午,常来的老饕客们正围坐在桌前,点上三五个喜好的家常菜,再喝上一壶店里自酿的高粱酒,可谓是安逸之极。
张恒此刻也在店里,但他却没坐在一楼的饭厅,而是在三楼的茶室。
此时三楼空无一人,除了他之外,便只有一个扎着丸子头的年轻服务生坐在柜台边。
女人正摆弄着手机,对那位正坐在大厅的沙发之中的男人视而不见。
张恒将手中的烟头掐灭在那已经快要堆满的烟灰缸里,端起面前已经凉了的茶水,轻轻地抿了一口。
泡透的茶水苦到发涩,但张恒此刻并没有心情去品鉴这茶水的好坏,只要能够提神,那便足矣,他和曹队长一样,均是一夜未眠。
从警队离开后,张恒便径直来到了此处。
他要见一个人,而且他知道对方已经知晓自己的到来。
尽管对方迟迟没有露面,但张恒也不急,就这么耐心地等着。
这时,柜台里的电话响了。
女服务生放下手机,接起电话,然后答应了几句又挂断。
随后女人站了起身,走到张恒面前,面无表情地说到:“把头答应见你,跟我走。”
说罢,便自顾自朝茶室内部走去。
张恒闻言赶忙放下手中的茶杯,站起身跟上对方的脚步。
这正是他此行的目的:见一见四方会的大爷--廖把头。
廖把头在江湖上声名显赫,不论商界政界,都可谓是无人不知。
但其为人却非常的低调,平日里深居简出,完全没有一个四方会老大的样子。
由于其很少露面,就连四方会内部的老幺们,都少有几人知道自己帮派大爷的相貌。
加之近些年来,四方会逐渐从民间组织转移到商界,生意方向也愈发的正规,廖把头便将生意交给下面的三爷和五爷打理,自己很少参与其中。
所以下面的小弟们就更难见到这位手握大权的龙头大爷。
当然对于四方会内部的一些重要的场合或者会议,廖把头还是会亲自出席的。
不过同样,由于这些会议的重要性,往往能够参加的成员基本已是四方会的核心人物,故而对于混迹在外围的老幺而言,廖把头的面容样貌仍旧只流传于传说之中。
有人说廖把头勇猛无边,一身腱子肉骇人无比,曾在其尚且还是老幺得时期,手握两把西瓜刀,从城西一路砍到城东,眼睛都没眨过一次。
也有人说廖把头身长六尺、相貌英俊,翩翩公子神似潘安,身边红颜知己无数,之所以这些年不在会里出现,正是因为忙着花前月下,游戏人间。
其余版本不再逐一赘述,但大多都是对廖把头的崇敬和羡慕之情。
毕竟他们都觉得像廖把头那样的人物,此生也算是行至巅峰了,手中握着四方会这个庞然大物的龙头权杖,在这锦城市里呼风唤雨,一呼万应、亦复何求?
张恒行走在柔软的地毯之上,望向前方领路女人的瘦弱背影,忽然觉得心情有些复杂。
他认识廖把头,而且不仅仅是简单的认识。
两人之间曾有着一段历史交际,只不过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情,导致他们之间越行越远。
如今即将再次重逢,张恒心中却有些物是人非地感慨。
行之茶室的最里侧,却再也无路可走。
他们眼前是一面由实木拼建而成的雕纹墙壁,墙上面纹着各式各样的鲜花与鸟兽,其中甚至还有金龙盘旋,脚踏祥云俯瞰终生。
那服务生停下了脚步,旋即抬头望向右上角的天花板,一言不发。
张恒也好奇地抬头望去,原来有一个摄像头正悬挂在那里。
随着摄像头轻轻旋转一圈,确认二人身后并无其他人后,那面墙壁忽然缓缓从中裂开一条缝隙,转而各自向两侧分开。
原来这是一道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