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位面,大明帝国,奉天殿
朱元璋静静翻看着手中的两份报告,现在的奉天殿,几乎变为了朱元璋的私人书房,各类书籍,分门别类,摆放整齐。
官员,阁臣,亦或是皇族,进入奉天殿的次数也越来越少,现在大明帝国的政务中心,在朱元璋有意无意的引导下,已经转移到了不远处的文渊阁。
目前明帝国的政务流程,大体就是,各地的奏疏上送到文渊阁,由内阁大臣讨论商议,投票表决,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最终的处理方案。
说起来繁琐,其实也就那样,内阁大臣就个位数,又不多,投票也不是举手亮灯啥的,有嘴呢,说话就行,效率很高的。
况且都是大明的官员,还都是老油条,处理政务经验丰富,给出的解决方案通过率都很高。
都是为了大明嘛,怎么对大明好,就怎么来,没啥可吵的,只要别涉及到自家的利益,他们比谁都公正严明。
在投票过程中,首辅虽然与其他内阁大臣一样,只占有一票,但却拥有着决定权,搁置权和一票否决权,三权加身。
投票完,必须要首辅点头应允,才算最终的结束,首辅不点头,投票就不算结束,决定权在首辅手中。
不点头,就可以选择搁置,先处理完其他的政务再议此事,也可动用一票否决权,直接否掉此项决议,在某种程度上,首辅扮演着裁判一角,当之无愧的内阁之首。
但只要使用了一票否决权,这项决议的相关内容就得上报,首辅也必须面圣,来亲自解释相关情况,以待陛下圣裁。
到目前为止,朱元璋的内阁班子还没有用到过哪怕一次一票否决权,不是内阁不想用,而是内阁想否的决议,都是朱元璋本人提出并坚持的,他们没那个胆子知道吧。
等表决完毕,处理意见达成一致后,就可以把奏折给批了,交由六部实行即可,待会议结束后,需上交一份处理报告的总结。
这份报告,朱元璋会抽时间看,可能自己一个人看,也可能传召某位内阁大臣一并看,顺带问政,传召哪位,随机,不一定是内阁首辅,完全取决于朱元璋本人的心情。
当然,文渊阁内也存在不隶属于文官集团的人,例如司礼监,他们将会成为内阁与陛下之间的纽带,发挥传声筒的作用,内阁的报告,也将由司礼监负责呈递给陛下。
司礼监并不能参与任何政务的处理,也不能发言,他们的职责,就是坐在文渊阁侧方,将内阁中所发生的所有事情都记录下来,与内阁的处理报告一同呈递给陛下。
内阁大臣与司礼监之间,存在屏风阻挡,双方看不到对方,朱元璋给司礼监的意思特别直白,哪怕内阁商量谋反,司礼监也不能出声,只管记录,胆敢打扰,先杀司礼监。
内阁奏疏处理完毕后,司礼监需将内阁的报告与自己所写记录的报告,一并上交给陛下,内阁无权查看司礼监所记录内容,记录仅陛下可见。
如果有什么议不出来的,或者干系太大的奏疏,内阁可以酌情写上情况和建议,让司礼监一并转交给陛下,让陛下批复决定。
整个政务流程看下来,可以感知非常明显的一点,那就是,内阁的权力,太大了,三大权中的决策、审议、执行,内阁全占,权力大到离谱,做梦都不敢这么梦。
内阁内部自己提一个解决方案,然后内部自己投票决定,就完事了,决策权审议权就像左右手一样——是一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