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琳稳了稳心神,一板一眼解惑道:
“这个吗,不同的人犹如不同的风景。
前面我们看到的是白雪皑皑,现在眼前云雾萦绕,山峦叠翠,俯视山下,只见绿树成片,绿草如茵,有少许鲜花点缀其中。
与之前的是不是截然不同?我这样说,你能明白吗?”
“好吧,不纠结了!管您看风景,还是看美男,貌似和我关系都不大的样子,想看就看吧,只要不那啥就行了。”
小空空越说越离谱,沈玉琳气得敲了他一记脑瓜奔儿:“胡扯什么呢?有正事,走了。”
主仆二人一个瞬移,就来到北疆所谓都城龙城。
“我去,这也叫城市?怎么是蒙古包啊”
沈玉琳依照意念,一个瞬移,直接进 了蒙古包内,外面的人一无所知。
华兴公司北疆总负责人将190为其解惑:
“主人,这些不是什么蒙古包,他们的人称之为‘毡帐’。”
“好吧,毡帐。”沈玉琳说完,开始认真研究起来。
她发现这些毡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毡帐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
他们搭建的是普通蒙古包,顶高15尺,围墙高约5尺 。
包的周围用柳条交叉编成五尺高、七尺长的菱形网眼的内壁,这里人把它叫作“哈那”。
包顶是用七尺左右的木棍,绑在包的顶部交叉架上,成为伞形支架。
包顶和侧壁都覆以羊毛毡。
门也是开向东南,估计多半是为了避免西北风,或许有沿袭着,以日出方向为吉祥的古老传统习俗在里面。
包内四大结构为:哈那(围墙支架)、天窗(套脑)、椽子和门。
毡帐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
毡帐内的中央部位,安放着高约二尺的火炉。
火炉的东侧放着堆放炊具的碗橱,火炉上方的帐顶开有一个天窗。
帐幕中央生火,烟从天窗出去。
火炉西边铺着地毡,地毡上摆放矮腿的雕花木桌。
包门的两侧悬挂着各类用具。
“同样是毡帐,为什么有的看上去那么大?”沈玉琳好奇地问。
将190面无表情地回答:“毡帐以哈那的多少区分大小,通常分为4个、6个、8个、10个哈那。
毡包的大小,主要根据主人的经济状况和地位而定。
我们这个是普通的4合包,最大的可以12扇哈那。“
沈玉琳闻言嘴角抽了抽:“其实我们不差钱的,至少建个中上等的吧?算了,我自己来。“
她直接把一个现代版的蒙古包模型往原来的毡帐边上一丢,一个超级蒙古包就建好了。
施法变成普通毡帐的样子,实际上另有乾坤。
在北疆龙城自己公司旁边丢一个蒙古包,布一个迷幻阵,让外人看不出与普通毡帐有不同之处,打算在这里暂时住下。
偌大的蒙古包里只住她一个人,里面有床,桌椅板凳都有。
她的床不是放在中央靠近火炉的地方,而是贴着侧壁摆放。
还有屏风和帷幔遮挡,私密性极强。
其实,她晚上根本就不可能睡在这床上,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因为有阵法加持,中间的炉子也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但是依然准备了,防止被人看出与众不同之处。
北疆的都城龙城与北漠河的垂直距离只有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