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为了企业发展缺少资金的民营企业家,有时候就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他们向民间借贷的老板融资成本特别高,有的就是高利贷。但是,不融资明天就死;融资,死亡时间还可以推后几天。
这些民营企业家们别无选择。极个别银行愿意提供贷款,也是需要中间人协调,而这介绍费也是天价。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各种小贷公司开始出现。小贷公司为了融资,开始向民间吸储,利息也比存银行高不少。
去年开始,县城内借贷成风,全民参与,其中不少公职人员。许文在县局机关时,就有同事鼓动许文投入。
这些投入民间借贷击鼓传花游戏的普通人,刚开始的确拿回了不菲的利息。他们有的加倍投入,甚至借钱投入,鼓动身边的人投入。
但是,几年后,借贷的大盘崩了,让太多人倾家荡产,让不少人身陷囹圄。
其中不少企业家为了发展,开始向身边亲戚、底下员工借款,最后无法兑现借款还本付息的承诺,不少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查。
在这一块,工商部门能力有限,但是也不是完全不可作为。许文心中也有个计划,准备慢慢实施。
在和这些民营企业家打交道过程中,许文也是感触最深的。
开发区的企业家,现在有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有的做得半死不活,有的人意气风发,有的人满面愁容。聪明的人,提前把家里全部安排好。笨的人,把自己家里人安排进去打螺丝了。
几年后,这些企业有的发展壮大了,有的永远消失在商海。这些意气风发的企业家,几年后有的做大做强,有的破产还债,成了失信被执行人。
而只要人在商海,这都不是最终结局,谁也不知道最终结局。那些失败的,也许也可以翻身。那些成功的,也许会成为下一个破产的老板。
许文花了一周时间,终于把辖区摸清了。
到周五,人事股也把来所里的新人给送来了。
两个人,一个是城东所的朱鸿哲,40多岁;另一个是来自霞光市场的唐飞,30多岁。两人看上去都还是挺精神的,就不知道后面表现怎么样。
听县局人事股冯晓说,这次要来开发区的人还真有不少。除了那两个所的,还有其他乡镇工商所同志也向人事股反映,要求参与这次调动。
最后,还是优先了那两个所的同志。
这边的刘光生和苏宇也把工作进行了交接,等人事股的给送到新所去。
许文对这两人没有任何意见。本身都是为了工作,如果能找到符合自己心意的当然更好,许文也不会去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