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上午九点就已经来到城南天官庙,仔细想想,差不多有六七年不来了。记得上次来天官庙还是中考之前,那时妈妈还在,是妈妈陪自己一起来的。不到一年时间,高一下学期妈妈就走了。每次想起妈妈,周若琳都会忍不住落泪。
“琳琳,又想妈妈了?”
“奶奶,我……”周若琳抬手揉揉眼睛说:“我没有。”
一手牵着奶奶,一手牵着爷爷,周若琳可不想因为自己而影响二老的心情。
同样,周峰老夫妻两个更见不得孙女伤心。
“琳琳,我们到那边看看,那里怎么围了那么多人呢?”
由于法会要到巳时,即十一点才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所以祖孙三人就四处溜达着游玩。别看周峰已经八十四岁高龄,可是腰不弯背不驼,乍看上去也就七十岁出头的样子。一米八几的身高,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自然比一般人看得远。也是心疼孙女因思念母亲而伤心,为了分散孙女的注意力而专挑人多热闹的地方去。
即将走到跟前时,只见不时有人提个灯笼从人群中挤出来,自然而然就猜到了众人围起来的肯定是一个卖灯笼的小摊,毕竟今天是元宵节嘛。
“爷爷,奶奶,是一个卖灯笼的,我们就不挤进去看了。不如到别的地方转转。”周若琳主要是担心人多,爷爷奶奶上了岁数,万一发生点意外就不好了。
周峰也不想费力往里挤,自己这身体是没事,可老伴的身体就不好说了。只是,他刚要转身却突然被一个擦身而过的少年手中的灯笼给吸引住了。
侧身拦住那个提灯笼的少年,伸手指着人群中心问:“小朋友,你手里的灯笼是在这里买的吗?”
“是啊,爷爷。”少年回头看着一位六十来岁的老人说道:“是我爷爷给我买的。”
“能给我看看吗?”
“当然。”少年说着把手中的灯笼递给了周峰。
周峰刚伸手接过来,少年的爷爷也走到了跟前,笑眯眯地看着周峰问:“老哥哥,是不是也喜欢这灯笼上的字?”
“是啊,这年头能写出这样的字的人可不多见喽。”
“不是不多见,是见不到了。”少年的爷爷有些感慨地说:“老哥哥有所不知,这字还是出自一位不足二十岁的年轻人之手。”
“真的?!”
“老哥哥不信,进去一看便知。”
越看越觉得灯笼上的字与众不同,再听少年的爷爷这么一说,顿时勾起了周峰的好奇心。把手中的灯笼还给少年,向祖孙二人道谢后,也顾不上老伴和孙女了,侧身就往人群中挤去。
“爷爷,您慢点。”身后的周若琳赶紧提醒道。
费力挤进来一看,只见一个不大的灯笼摊子旁边站着一位看上去顶多十八九岁的少年,正提笔给一位买主的灯笼上题字。
“灯笼多少钱一个?”
“五十一个。”
二话不说,周峰掏出二百块钱递给摊主说:“给我四个灯笼。”
“好嘞,老人家,给您灯笼。”
周峰接过灯笼,马上凑到正在题字的少年身边问:“小哥,能帮我在灯笼上写几个灯谜吗?”
少年刚好题完手中的灯笼,于是接过周峰递来的灯笼一脸笑意而又十分谦逊地说:“只要您老不嫌弃就好。”
“不会,不会。”
“请问,您老想要写什么灯谜呢?”
“小哥随便写。”
“那好,您老稍等片刻。”
不过排球大小的灯笼,十来秒写一个,四个灯笼总共用时不到一分钟就全部写好了。
期间,周峰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少年的一笔一划,对方每写完一个灯笼,随手接过来就递到已经挤过来的周若琳手中。当写完第四个的时候周峰才开口问:“小哥是哪里人?”
“本地人。”
“本地人?”周峰有些怀疑地追问道:“请问小哥师从何人?”
这不能不让周峰心生怀疑。要知道周峰可是省书法协会的副主席,别说是夏城,即便是全省书法能够拿的出手的人都十分熟悉。眼前这位少年的字,不论笔法还是架构可以说夏城无人能比,整个省书法协会中也无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