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六岁的唐瑞琢和八岁的唐瑞珏在家里总较劲,但在外定然是维护自家人,因此唐瑞琢听着音就过来,推了黄季临一把:“你来做什么?白招口舌!”
黄季临本就被调笑的红了脸,这下更是尴尬:“不是,我,阿瑜她......”
“什么阿瑜,阿瑜也是你叫的!”这是四岁的唐瑞琬。
一个小妹妹也敢张嘴训他,真叫人又气又怒,黄季临恼着丢下一句:“阿瑜走丢了,一个人在树下等着呢,爱去不去吧你们!”转头走。
待走了半路,才意识到被她们气懵了,这时候较什么劲呢,赶紧又回去找唐瑞瑜,可这时她已经被阿凝找到并接走了,他远远的见了个背影,放了心,也就没追上去。
再后来,过年的时候他得了风寒,躲在闺房中不见客,也是不巧,次年春祀大典又赶上生病,再次错过见面,八月初唐瑞珏生日倒是去唐家了,偏偏那时候唐瑞瑜生了疹子,两人又没见上。
终于到这秋祀大典,黄季临一早就溜到扁桃树下了,却因为唐瑞瑜记错了位置,两人直到这会儿才见面。
可也才见面,没能说上几句话,两家人就来寻了,大人们热络的聊上几句,就各自带着孩子回家,并没有人格外在意两个小娃娃的友情。
也的确,孩子的友情有时候坚固,有时候也是风一吹就散的,反正这次见了,算是解开了误会,就不较劲了,之后也没急着再想什么见面的事。
唐瑞瑜生而聪慧,四岁就急着进学堂,跟在姐姐们身边学习,又喜欢在书房泡着,并不爱交际,而黄季临因为母亲黄素馨不太主张男孩子读多少书,学堂是不去的,一直是在家里由阿姐阿兄带着学一学罢了,因此,两人没有太多交集。
......
如果事情照这样发展,那便只是童年的一个小插曲了。
可是故事之所以成为故事,并不在于人和人的偶然相遇,而是,他们竟然有了“后来”。
......
后来呀——再一年的秋祀大典,唐瑞瑜忽然又想起那个帮助过自己的黄家阿兄,觉得挺有趣,她就到了第三棵扁桃树下,在心里和自己打了个小小赌,如果他来,就和他做个朋友,如果他不来,就是一段普通的记忆。
这样想着,五岁的唐瑞瑜在人群里奋力挤着,终于到了树下,一抬头,就见个子高了许多的黄季临惊喜的望着她:“阿瑜!”
也不知道黄季临怎么想的,他竟然也选择了第三棵树。
算是默契吗?
这是他们第三次私下见面。
从那以后,他们成了朋友,或者说,是相差五岁的忘年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