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距日夜担忧,可惜对外面的局势一无所知。
从其他地方出发的援兵还未到达凉州,阿史德的部队就全部投降了。
起因是部分兵士临阵倒戈。
默啜的外祖父和四个舅舅全部被斩杀。
学义起初还担心阿史德汗会倾尽整个部落之力跟大魏来个鱼死网破。
镇国公萧栋却十分淡定。
“义儿,你有没有想过阿史德的将士为什么会临阵倒戈?”
学义想了想,笑道:“嘿嘿,那肯定被小爷我吓破了胆呗!”
淮安一进门听见这话,撇嘴道:“四公子立了功,现在也自称小爷了!”
学义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淮安叔叔,我,我是说我是阿史德的小爷。”
说罢,又朝国公爷磕了个头,道:“外公,是学义张狂了!”
国公爷捋着胡子呵呵一笑:“义儿十四岁就能立下这样的战功,确实可以张狂!”
“你说是吧他淮安叔?”
他对着淮安眨了眨眼。
淮安躬身一笑:“四公子立战功也就比国公爷晚了两年而已。
已经是难能可贵!”
学义一张脸涨得通红。
“外公,您十二岁就立战功了呀!
我,我实在是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国公爷哈哈一笑,拍了拍学义的肩膀。
“好小子,你可别妄自菲薄。
外公当年也是有贵人相助才侥幸立功。
你这次主动请缨,有勇有谋,实在是咱们大魏难得的少年将才!”
学义这才又振奋起来。
“外公,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孙儿受教了!”
“四公子好样的!
镇国公将门后代就是不一样!”
淮安朝学义伸了个大拇指!
接着话题一转,问学义:“四公子,刚才国公爷的那个问题,你现在有答案了吧?”
学义低头想了想,认真道:“阿史德兵士倒戈是人心所向。
大魏兵强马壮,任何敢与大魏为敌的人都无异于自取灭亡。”
国公爷和淮安相视一笑。
国公爷道:“嗯,虽有几分意思,但还是没看到其中的关键。”
淮安一笑,道:“国公爷,四公子能想到这些已经很难得了。
君臣之间的那些弯弯绕,四公子心性单纯,现在哪能想得到!”
经淮安一提醒,学义心里一动。
迟疑道:“外公,淮安叔叔,难道,难道这是阿史德汗的授意?”
国公爷显然对这个答案十分满意。
哈哈大笑,对淮安道:“淮安,你刚才不是说了吗?
国公府将门后代就是不一样!”
“义儿,你能想到这一层就算是出师啦!”
学义挠挠头,嘿嘿一笑:“还要多亏淮安叔叔的提醒。”
淮安接口道:“走着瞧吧,过不了两天阿史德汗肯定会派使者前来求和。”
镇国公冷笑一声:“这位大汗也是打的好主意。
默啜外祖一家把持兵权,阿史德汗恐怕早就想除之而后快。
要说阵前倒戈不是这位大汗的授意,怕是没人相信。”
学义毕竟还年轻,问道:“外公,那阿史德汗就不管自己的儿子了吗?”
镇国公长叹一声:“儿子?他不是还有吗?”
大家知道他说的是默矩。
淮安也跟着叹气道:“比起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一个儿子倒算不得什么了。
况且阿史德汗姬妾众多,儿子可是一大群。”
学义听得后背一阵冷汗。
他第一次窥见了政治的黑暗。
还有关于兵权的问题。
功高震主对所有带兵打仗的人都是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