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他以为这个村子的发展已经跟村外一样了,毕竟拥有外面甚至外面都没有的技术(村长为了农业花大仿钱买的)。
可看到这些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他就知道不一样的,是不一样的。
村里的孩子向往着城里,向往着城里的一切,想去大城市拼搏。以前他觉得爷爷和大伯的做法是错的,可现在他知道他们是对的,只是他太肤浅了。
以前看着爷爷,大伯明明家里很穷,还将自己的工资捐出去一大半。自己心中是难受的。凭什么?他们赚的钱不给自己家里人用。
现在她似乎懂了。因为国家有像他爷爷,大伯那样的人存在,才能越来越好。
这个国家需要这样的人存在,需要一颗螺丝钉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像爷爷,像大伯,像那位在讲台上激情演讲的老师……
以前的许书华想经商,想当富豪,是因为他觉得钱能给他安全感。
有了钱,他就不害怕爷爷和大伯将家给败光了,就不会处处受家人的掣肘。想干什么干什么。
现在想想。有多么可笑,爷爷和大伯也不是那种拎不清的人。哪怕要做慈善,捐钱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爷爷和大伯也不会让自家受苦受难,
身为党员,爷爷和大伯知道自己和家人是不同的,自己可以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一切。
但家人就是家人,他们很清楚,自己和家人是分开的。不可能牺牲家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那不是本末倒置吗?
现在许书华似乎理解爷爷和大伯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以前他想着赚钱可能是因为,怕爷爷和大伯将家里的钱败光了。
现在他想如果自己有了钱,自己就可以让那些没有学上。看不到外面世界的孩子们,走出井底,去看看井外的天空;
可以去帮助那些无私奉献的人,让他们不再那么辛苦……
许书华站在李家村唯一的学校门口,看着里面唯一一间有着学生的教室和那个老师,他想了很多。
想的再多,他也逃不过,要进去和同学们一起上课的事实。
“还站在门口干什么?进来。”老师将这一段儿讲完后,才看着站在门口牵着小孩儿的男生。
他对这种情况见怪不怪,自从前些年大学生没有以前值钱后,村里人对让孩子上学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像这种能带着自家弟弟妹妹过来听书的,已经很不错。
一直到许书华牵着李泽,找到合适的地方坐下后,老师才开始继续讲解。
张老师年轻的时候,第一次来到这连水泥路都没有的地方,他也想过自己这样是否真的是对的。难道在大城市里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和自己的那些大学同学一起。不好吗?
可随着在李家村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也得到了答案。孔子都说过有教无类,自己不过小小一老师尔,岂敢违背他老人家的意愿?
好吧,张老师承认自己也有过自暴自弃的时候,但是想想那些孩子,想想自己来这里的初衷,他坚持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