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下去,还是改变不了土地的兼并啊。”
“陛下,一旦重新划分土地之后,臣的意思就彻底的取消军屯,所有卫所的耕地都属于农户耕地,每年向朝廷上交税粮即可。”
“那卫所的兵怎么办?”
“兵农分离。臣在辽东仔细观察过,卫所兵看似数量很多,其实其中有战斗力的不足十之一二。不如让那些老弱就以耕种为主,只需每户的精壮入伍即可。”
“那这些精壮是编入卫所军的编制吗?”
“臣认为以后无需再有卫所兵和募兵之分,所有精壮都以募兵入伍。只是军中主力需安排大同本地有耕地的士兵担任,因为这些人的战斗力和忠诚度是有保障的。”
“嗯~于大人的政策果然是高瞻远瞩。那如果这些军户的精壮都入伍了,那家乡的土地谁来耕作呢?谁也不能保证每户都有二三壮丁吧。”
“这就是下一个问题了,如果这些士卒的土地没有足够的劳力耕作的时候,可以雇佣其他的农户帮忙。等整个大同土地全部清丈、分配完成之后,剩余的土地就可以分配给其他地区的流民或者迁户来耕作。让他们分配的土地略少于卫所的军户,这样他们就会有欲望和精力,去帮工。”
“先生的决策,如同秦国商鞅变法之后,召请大量六国百姓移民秦国。让六国百姓耕作秦人土地,而老秦人则负责上阵杀敌。”
“皇上英明,臣就是借鉴商君的政策为基础。当地的官员可以安排新迁至大同的百姓帮助原来的那些军户耕作,收成之后除去税粮,分给雇佣农户七成的收成。这样双方都有利可图,大同的根基才会稳定。”
“那先生对大同镇现在的兵力部署有什么安排吗?”
“现在的兵力应该不足以抵挡住瓦剌未来的攻势,三万卫所兵中能有一万精壮留下就不错了,剩下的都得重新招募训练。臣认为大同的守军至少要保持在六万人左右,才能抗衡瓦剌的寇边。”
于谦的分析头头是道,皇上非常满意。这可不是纸上谈兵,于大人的能力是经受过时间的考验的。在军事制度的改革上,于谦几乎是天花板级的存在。
回想起上辈子,迫于无奈,最终对于大人还是下了杀手。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天下,都是一个不幸的结局。所有的起因都是土木堡一役。每当回想到当时的场景,朱祁镇还是会脊背发凉、额头冒汗。直到现在“土木堡”依旧是他挥之不去的阴影。
大同,在朱祁镇心中,永远是最重要的一个地方。八月,王振在大同刚清丈完代王的家产,朱祁镇就命于谦为大同巡抚,前往了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