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张速战的几人还正准备开口争辩,朱祁镇赶紧说道:“几位侍郎的意见也不无道理,还是有很多可以商榷的地方。但是我们现在远离云南,并不知道前线的具体情况。还需等待更详细的情报传来之后再做定夺。”
皇上给台阶了,当然不能不下,四人赶紧拱手施礼。
“是速战还是慢战,此事我们以后再做定论,现在众位务必要抓紧时间,安排广西的援军。此事重大,绝不可怠慢。”
“遵命,陛下。”几人齐声回答。
上辈子任性骄狂的朱祁镇在经受了来自土木堡的重锤之后,性格变得越发的沉稳。关于麓川之战,他心中早有定论。孟养等西南蛮子国看似羸弱,其实山高水远,明朝的战争成本极高,一个不小心就会落入巨大损耗的陷阱。
上辈子,蒙古人不但教会了他谨慎小心,还让他充分的看清了自己。朱祁镇知道,自己不是父亲、太爷爷那种全能战士。自己资质平平,能学习的目标只能是爷爷仁宗皇帝。有了学习对象,朱祁镇对自己的规划也就明了起来。
为了解决好西南的这帮蛮夷,朱祁镇翻阅了祖宗留下的各种典籍。最终还是让他在《资治通鉴》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隋炀帝和唐高宗两次征伐高句丽。
麓川思家,在西南的强悍程度,就如同隋唐时期,东北扶余人的高句丽。上辈子自己打的几次麓川之战,就如同隋炀帝时期征伐高句丽。大军出动,损耗巨大,战果却是寥寥无几。最终还把自己拖入了毁灭的旋涡。
虽然明朝不像隋朝一样,直接就崩溃了,但是仅仅只看战果和付出的对比,确实有些得不偿失了。但是谁叫我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呢。在它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终究让朱祁镇找到了解决方案,那就是唐高宗征伐高句丽的方案:最强阳谋疲敌战术。
唐太宗在征伐高句丽失败之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高句丽那种苦寒之地,比谁的兵多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要想达成自己的战略目的,那就必须要让局部实力的天平完全倒向自己。只有消耗到对方疲惫至极的时候,才能一拳将它击倒。
所以作为掌握主动权的一方,唐朝开始采用疲敌战术。没事就派兵去进攻一下子,不是劫掠它几个村子,就是秋收的时候去焚烧他们的粮食。这种频繁的骚扰,彻底瓦解了高句丽的基础。打仗打的就是经济,一旦经济崩溃了,国家离灭亡就不远了。
唐朝在经过几年的疲敌战术之后,最终在总章二年,由薛仁贵率兵三千人,大破高句丽。不到大半年,曾经蛮横一时的高句丽,就彻底被唐朝灭亡。
朱祁镇也学到了唐高宗的精髓,明朝是握有主动权的一方,这帮西南蛮夷又不是蒙古人,能在草原上四处游荡。他们也是定居农耕的民族,只要我能找到你,我就有的是办法收拾你。
这种阳谋是无法破解的,只要思禄不发大军主动进攻,那明军就可以一直骚扰孟养,阿瓦等广大地区。而孟养的军队只要无法击溃明军,思禄就要面对长期维持大军在前线作战的恶果,他也要面临补给需要翻越祁鲜山的困境。
六年没有与孟养的军队交手,是时候探探思禄的虚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