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童那里没有,报摊更没有,等他亲自来到报社时,却发现连挤都挤不进去,最里面的全都是各大报刊的老板。
“那三百份哪里够卖的,没有一小时就卖光了,再给我加五百份!”
“我们那里人流量比较大,我要补一千份!”
“谁踩我的脚啊!”
“哪个王八蛋偷我的钱包?!”
“别挤了,别挤了!”
望着外面的盛况,三娘既喜又忧。
没想到这小说居然这么受欢迎,报纸的销量甚至比当初写爱国文章时还要高。
酝酿了几日,又经过说书先生和底层人民的宣传,山河这个笔名,不只是在文人圈内出名,在底层老百姓那里也有了一些知名度。
报纸销量好自然是好事,可是太好了,他们的产量根本跟不上,那么多人围堵在门口,要是出个好歹他们也得摊上麻烦。
最后还是大娘带着纺织厂的一些工人过来帮忙维持秩序,又按照安景之的要求,让他们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和定金,货到会第一时间通知他们。
如果不愿意留定金,那就抱歉了,只能等,后面卖完了如果有多余的才能轮到这些人。
如此一来,围堵在报社门口的人总算是慢慢散去。
至于那些想买报纸的散户,观望一会儿也会自行离去。
……
自从张廷友登门拜访证实安景之确实就是山河先生本人之后,登门拜访的人络绎不绝。
而安景之也热情的招待他们,不管是打着什么目的上门的他都务必让人感受到他宽大胸襟。
经过一番讨论,无一不被他的才华折服。
知晓山河先生居然写杂文小说后有人赞同有人质疑。
赞同的以张廷友为首,质疑的人数不多,但也不算少,他们觉得山河先生这样的正统文人应该谈天论地,指点国事,怎么能写那些白话文。
“诸位如果看过山河先生写的这篇《常萍记》,恐怕就不会说出如此言论。”张廷友严肃道。
“那等文章毫无可看之处,岂能观之?”有人皱着眉头反驳。
张廷友突然哈哈一笑,仿佛是在嘲笑对方无知。
“山河先生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写给我等文人看的,可天下人何其多,难道就靠我等文人就能够救国吗?”
“山河先生说过,国家是百姓的国家,《常萍记》正是一篇写给普通百姓看的救国文章!”
他慷慨陈词,语气激昂:“以通俗的、虚构的方法,把最深奥的道理,用一本小说展示,此乃返璞归真的至高境界!”
“这才正是山河先生文章中所说,人无高低贵贱之分!”
“山河先生写这本小说正是要警醒吾辈,切莫曲高和寡,切莫自得意满,赶路时需低头看看普通百姓。”
“难不成你们口中说着爱国,却对受苦的百姓视若罔闻,视如草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