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祥又拨通一个电话道:“蒋主任,你让普通话讲解员、英语讲解员、日语讲解员、韩语讲解员都要待岗就位,看样子今天外国友人比较多,千万不能接待失误。”
周明祥仍在心头盘算着注意事项,脑子里一遍遍筛过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这时,一个满头银丝的老者走过来,笑道:“昨天我们的会议部署已经安排妥当了,你不必担心。”
周明祥也笑道:“赵老师,我心里仍觉不踏实,总觉得会有个事儿。”
那叫赵老师的老头年轻时就在研究院上班,凭借着学术研究评上了研究员。原本他多次都有机会离开,可他总会对前来劝他的人说道:“迁陵秦牍,迁陵秦牍,不在迁陵这个地方研究出点儿名堂出来,其余都是冒牌货嘛,就算大家在别的地方也能搞出学术成果,可毕竟不是在迁陵生根发芽的嘛,你看看兰州牛肉面,出了兰州竟被人叫成了兰州拉面,啥玩意儿嘛?!”
赵老师原名赵慕寅,意取羡慕崇拜“陈寅恪”之意,在他心里,陈寅恪的学术研究如果只排第二就没人敢排第一了。当然,王国维也是一代学术大师,可在赵老师眼中,陈寅恪的研究风格更让他折服。
就这样,赵慕恪老师在迁陵秦牍研究院一待就是大半辈子,用他自己的话说:“要说挣钱,迁陵这个地方确实让人囊中羞涩,唯一能让人留下的,只不过是心头那份热爱与情怀罢了。”
赵慕恪老师退休后,念兹念兹的仍是守护了大半辈子的秦牍,他最终选择了研究院的返聘,常对周明祥说:“我这一把老骨头了,就是要死也要死在秦牍边!”
赵慕恪老师是迁陵秦牍研究院的活宝贝,他对内指导研究秦牍,对外搭建学术平台,在赫赫有名的简帛圈内也占有一席之地。全院工作人员上至周明祥下到普通扫地清洁工,都对他敬爱有加。赵老师在大家面前也非常平易近人,他喜欢别人称他为“老师”或“先生”,干净利落,讨厌旁人阿谀奉承的“教授”、“研究员”等叫法。
他一直认为,和书写秦牍的那些秦代官吏相比,自己简直屁都不算,有什么资格用那些罗里吧嗦的“头衔”来自欺欺人?
赵慕恪老师总是穿着一双青布鞋,身上的衣服也浆洗得发白,不识得他的人肯定不信这老头竟会有这般高超的学术造诣。
周明祥原本个性十足,可在赵慕恪老师跟前,还是像个乖学生一样。他心头比任何人都清楚,像赵慕恪老师这样的活宝贝,不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
周明祥对赵慕恪道:“今天放假,您还是回去休息罢。”
赵老师笑道:“待会儿有几个韩国、日本的老朋友会来院里看看‘九九算术牍’和‘洞庭邮行迁陵牍’,我要会会他们,大家互相切磋切磋学问,我可不能堕了国威啊。”
周明祥笑道:“您就爱说笑,学术探讨又不是打仗。”
赵老师哈哈大笑道:“有时商场如战场,学术圈里的那些事儿何尝不一样呢?”
周明祥还待和赵老师说几句玩笑话,可他脸上却忽然僵住了,只听见空旷的研究院上空响起了一阵急促刺耳的警报声,语音报警随之响起——各位旅客朋友请注意,本院现出现异常情况,请您听从工作人员安排,有序撤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