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姑姑都不曾嫁人。”那女子表情复杂的叹息道。
“姑姑?”许辰看看柳棽,又看看这小女子。
没想到她们居然还是姑侄关系。
“许公子,是不是只有把我调查清楚了,你才会收我做徒弟?”
柳棽捏着粉拳,表情有些屈褥了。
“基本情况总要了解吧?今天我传你们的六道菜就不用说了,因为我需要你们帮忙。可是你想把鸳鸯鸡吃透,总得让我信任你,不是吗?”许辰蹙眉问道,好看的脸颊也很为难。
这里没有知识产权,没有专利保护,被出卖了之后也没有官司可打。
何况在这鬼地方做后世的大菜,真的真的很不容易。
辛辛苦苦的把各种先进配料的替代品搞出来了,徒弟拿出去一泄漏,他就要头疼了。
“我们原本不是县城的人……”柳棽似乎做出了决定,挥挥手,把其他庖厨赶了出去,包括赵冬白都被推了出去,她才拉着那小女子的手,低着头跟许辰诉说她的身世。
“我祖父是柳景庄的私生子,太祖景庄自幼聪慧,敏而好学。在其母亲刘氏的宣传和帮助下,他以稚子之身成名,才气迅速传遍江东。特别是在对联和诗词方面的天赋!”
“不过他虽然年幼成名,却也没有因此自满懈怠,而是醉心功名仕途,全心钻研儒学经典。每天熬到深夜,废寝忘食,每每都要母亲刘氏提醒,他才知是到了入眠之时。”
“太祖景庄,年过二十,首次入京赶考。本以为凭着自己这么多年蓄积的学问,可轻松高中,可大宋的科举不似盛唐,轻儒家经典而更重诗文才赋,苦心钻研儒家经典的太祖瞬间有了压力,也没无心策论,终是名落孙山。”
“归至江东,与母论及考题与结果,念及母亲的期待,自身的多年努力,他很丧气,怕母亲怪罪。可刘氏非但不怪,反而安慰。在刘氏的帮助下,太祖开始继续苦读,钻研考题。”
“可老天似乎不知他的刻骨,蹉跎二十年,屡次赴考,屡次失意。这般颠沛流离,已是难以过活。为谋生计,也为了不给年迈的母亲增加负担,他开始为歌女填词。”
“你太祖叫柳永,字景庄,出身官宦世家,先世为士族河东柳氏,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多次科举不第,心灰意冷,迫于生计,离开家乡,流于苏杭,沉醉于听歌买笑。后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许辰打断了柳棽的话。
因为仅是听到“景庄”二字,许辰就知道她的太爷爷是大词人柳永了。
宋朝的词人,许辰最喜欢的就是李清照、柳永。
因为她们的词写的都是街市小民的生活,这些小民是没有资格出现在史书中的。
很多文人的笔记里都不会提到他们。
更是识文断字的士族和读书人不屑于记录的。
在古代,教育普遍落后,识字之人,十不足一。
而那些识字之人大多出身高贵,或需要拍马屁粉饰太平。
他们留下来的笔记、文章,又怎么会详细的描述草民和贱民的生活光景呢?
所以真实的历史往往只是贵族的历史,不是百姓的历史。
史书上描写的大宋繁华,也只是贵族的繁华,大城市的繁华,跟小县和村寨无关。
而柳永是给妓女、歌女填词的。
李清照是写自身颠沛流离,民间疾苦的!
所以许辰最喜欢的词人是他们。
苏东坡、王安石在他心里都要排在后面。
对柳永的一生,许辰还是很同情的。
他为歌女填词一事,在一定程度上和他窘迫的经历有关。
但柳永对于风尘女子的同情和喜爱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
北宋建立之后,十分看重士大夫阶级,给予了他们很好的待遇和地位,与此同时,士大夫也要拥有极好的道德形象,以便为民众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所谓道德楷模,莫过于此。
在当世,凡是想要步入官途的人,多半都要远离风月场所。
就算想找乐子,也要用尽办法隐藏自身。
比如皇帝赵佶,想要去找勾栏美人儿,还要挖地道。
可柳永不屑于那么做,为了生活,他每天都花街柳巷给人填词,虽然得到了无数女子的爱慕和崇拜,但却也得到了全天下读书人的唾弃和鄙视。
这般行事,也是因为对仕途绝望,二十年的寒窗苦读,屡次名落孙山!
说是放飞了自我也没有错。
可也就因为他没有刻意远离风月场所和这群能歌善舞的歌女们,所以他能够用更加纯粹的态度来直面自己的人生,这种生活态度让柳永词中的感情更加真挚动人。
每一个喜欢他的作品的人,只要读一遍,就觉得那是真实的,那是感人的,那是很有遐想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