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两道声音,自然流露出了不愿。
可再不愿,也无可奈何。
君令,不可违!
接下来的话,围绕殿试开展。
科举,是为天耀储备人才,培养精英。
意义重大,不容马虎。
太子身为下一任储君,百里长治有意锻炼太子,并将此事交给太子处置,这一批中榜了的人才,或多或少,都会对太子感恩戴德,对未来辅佐太子成为明君,圣君,添加助力......
除了房外跪着的两位王爷不懂,房内的诸位大人,还有赵王,已然回过味了。
陛下/父皇,召见他们,是告诉他们,不要妄想动摇国之根本,太子,始终是储君!
这一届中榜的举子,将来,都会是太子最忠实的臣子!
一番敲打,恩威并施。
百里长治屏退其他人,只留下太子.......
一甲榜单,原始版本的名录摆在案几上。
百里长治眯着眼睛,一目十行。
忽然,他看到了个年轻人,一个眼神,身边伺候的大太监便恭敬地递来了更为详细的册子.......
户籍,安庆府桃花县桃花镇吴家村人士。
生父,吴三郎,永安侯旗下小骑,百户,卒于永安二十九年冬。
生母,吴蒋氏,安庆府平安县桃花镇吴家村人士,于永安三十六年,受封七品县君。
果然,是那位奇女子的儿子,怪不得他一看到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就觉着似曾相识。
一晃眼,三年过去了,这蒋县君的儿子,年纪轻轻,竟也中了榜,还是一甲.......
“有琴,来,看一看。”
“儿臣遵命。”
百里有琴上前几步,躬身接下册子,翻阅了起来.......
吴青云。
看到这个名字,他冥冥之中,感觉到了一股熟悉的感觉。
“今年一甲中,此子最为年轻,你可多加观察,若是有才,可多加培养,也许有朝一日,此子可辅佐你左右........”
天子近臣,父皇对此人的期许高于百里有琴的预估。
见太子不为所动,一旁的大太监在陛下的授意下,提起三年前国策之事.......
百里有琴眸色渐亮,原来如此。
怪不得当年父皇会封赏一名村妇为县君,原来当年的国策,竟然是.......
“儿臣定不辜负父皇苦心。”
“这才是父皇的好皇儿,那父皇再考考你,一甲十人,这吴青云,该如何定封?”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儿臣以为,名次不变,以徐太傅等考官既定名次为准。至于定封,以六部尚书共同协商后定封。”
百里有琴的意思是,从流。
不以额外提拔,不以越级,无形中也是保护此人免受官场排挤。
“皇儿长大了,为父,终于可以安心将皇位传于你了。”
百里长治发自内心地感慨道,随即咳嗽了起来。
“父皇!”
百里有琴连忙递过茶,眼神示意大太监快去请太医。
“无碍,都是老毛病了,父皇没有说笑,等殿试后,为你挑选好太子妃,便举行禅位大典.......”
“父皇~”
“你会是位好皇帝的,为父相信你会带领天耀,成为诸国最强!”
“儿臣,定不辱天耀威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