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伯捎带的话不多,但听完方妈说的,阮陶独自在马车中沉默了良久。
独自潜入敌军,抢回傅伯筠首级。
独自,说明一个人。
抢回,说明和对方激烈厮杀过。
能抢回,恐怕还说明,对方为了羞辱和泄恨,一直将傅伯筠的首级放在显眼处,否则……如果连傅伯筠的首级都不知道在哪里,潜入的人恐怕连探得的机会都没有,更不用说抢回……
羌戎人能这么明目张胆,说明他们很清楚西齐朝中的目的已经达到。也断定西齐朝中不会有更进一步的动作,所以羌戎人才会这么嚣张跋扈。
因为他们认定西齐朝中不会,也不愿意因为傅伯筠再起风波。
所以,傅伯筠的首级就放在帐中也无人敢取,无人会取。
所以,抢回傅伯筠首级的人不是军中的人。
思及此处,阮陶目光微敛,心底也不觉跟着停顿了半刻。
傅伯筠生前让羌戎人闻风丧胆,羌戎人也恨透了他。
但如果不是如此,羌戎人也不会一直留着他的首级,让人有机会……
将军百战死,将士十年归。
但真正能寻得回尸骨的又有几个?
她没见过傅伯筠,但此刻,好似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背后的意义……
生死有轻重,能在这种时候潜入羌戎,取回傅伯筠首级的人,一定是在战场上同他一道浴血厮杀过的人,有过背靠背的信任,才会有这种生死置之度外的惺惺相惜,义无反顾。
从刚才起,阮陶脑海中就想起一个人。
—— 傅伯筠同我说,你有手有脚有小聪明,为什么混天过日?我不服气,说他只是命好,等他这种富家子弟在边关能待得下去再说,勿欺少年穷,有一日我会超过他!
—— 我追着傅伯筠在边关打了五年的架,不分时候,也不分青红皂白……但有一次,见到他在边关浴血厮杀,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朝中来的人,会护边关百姓,守一方平静。
—— 朝中的人要弹劾他,羌戎的人恨不得饮他的血,但这十余年,是边关百姓最安心的十年!
—— 朝中腐朽,那你就去做清流!
容连渠……
阮陶微微垂眸。
脑海中掠过的,是那道消失在苑中的背影,单薄而坚定。
—— 去做我该做的事!
“她”做到了……
阮陶忽然理解,为什么这两人是原书中的男女主。
于情爱之外,还有家国,大义,和士为知己者……
更甚至,说不清这些里,何者居多?
但像这样绝顶聪明的两个人,只有在一起经历了这些生死后,才有可能真正有机会走到一处。
可如今突如其来的变故和转折,傅伯筠战死,傅伯筠和容连渠是良师益友,也还没从心心相惜走到更进一步。
但士为知己者死,容连渠还是冒死潜入羌戎,抢回了傅伯筠尸首……
一切都在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只是这些错综复杂的转折都凑到一处,更增加了后续剧情的不确定性……
但容连渠做得这些事,无疑是一剂强心针,确保了南平侯府的安稳。
这一路北上一来,朝中和军中都没有放出更多关于傅伯筠的消息。
是消息被压下了。
傅伯筠“还在”羌戎,边关将士心中已然压了一团火,朝廷不敢让这团火再点燃民心。
容连渠做的事,是朝中希望有人做的,但又怕授意人去做,万一失守,被抓到把柄,同羌戎再起硝烟战火。
傅伯筠的首级带回,这样的消息可以熄灭军中怒火,也避免了百姓的情绪被煽.动引起的民意汹涌。
所以,谁做的这件事不重要,重要的是朝廷在这件事上有了台阶可以下。
朝中也只会更会抚慰和体恤南平侯府,这是军中和国中都希望看到的!
如此一来,等他们到了京中,会比早前预想得更安稳,也更少波澜,因为没人会在这个时候打南平侯府的主意。
容连渠所做的,为南平侯府赢得了喘息的时间,以及,绝好的战略转身机会。
尤其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亘古不变的道理。
尤其是在傅伯筠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解了边关之围之后,如果他还活着,等待他的,恐怕除了赐封、嘉奖和赞誉,还有疑心,猜忌和恐惧。
身后有百年底蕴的世家,在军中能一呼百应,又有手段和魄力的南平侯,是不会让龙椅上的天子安心的……
傅伯筠很清楚这一点。
所以不到走投无路,他也不会迫不得已走到最后一步。
—— 你在军中,杀一个人和杀一百个人,一千个人一样,救不了所有人。西齐的朝廷已经腐朽不堪,新帝即位,百废待兴,需要人,是机会……我和你不同,天子初登基,要扶持能用的人,南平侯府这样的世家,天子会拉拢,但不会扶持,你是寒门学子,有机会大有可为。君子适时而为,去朝中……
从容连渠口中说的来看,傅伯筠一早就让容连渠去朝中过。
傅伯筠更清楚西齐症结所在。
也寄希望在了新帝身上。
说明在傅伯筠心中,新帝是想有一番作为的,只是身边需要信得过的能臣。
但傅伯筠同时也清楚,新帝可以倚重他,但绝不会真正信任他!
因为新帝要的,是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没有背景的寒门学子,是新帝自己能掌控,能真正安心的朝臣。
所以傅伯筠才会让容连渠去京中。世家是横在新帝和傅伯筠之间的一道鸿沟,但容连渠没有。
在原书后来的剧情里,傅伯筠和容连渠之间会因为立场而分歧,因为两人所站的角度和位置不同,新帝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从容连渠之前透露的信息来看,傅伯筠很清楚他同新帝之间的信任问题无解,所以傅伯筠既要守着自己的信念,保家卫国,还要在新帝和旁的世家之间制衡,斡旋……
某种意义上说,容连渠是新帝手中的刀,新帝用“她”来对付傅伯筠。
但同时,容连渠也成了傅伯筠和新帝之间的桥梁。
在原书中的故事情节发展中,一环紧扣一环,人物之间的关系随着角色成长层层递进,越减复杂,又伴随了每个人所面临的不同局面和取舍,不断在曲折中反复,到最后,新帝最终放下了对傅伯筠的芥蒂。
所以,全书中最重要的三个人物:
男主,女主和还有新帝。
男主已经战死。
女主她见过了,而且算熟悉了。
那唯一还未曾蒙面,又即将蒙面的,就是新帝。
阮陶指尖轻叩杯沿,脑海中飞快思绪着。
从傅伯筠的话中透露出的讯息,有三条至关重要:
其一,傅伯筠将西齐振兴的希望寄托在了新帝身上,所以才会告诉容连渠,让“她”去京中,朝中腐朽,就让“她”去做清流。如果在傅伯筠眼中,新帝同之前的上位者一样,以傅伯筠对容连渠的特殊,他不会做这种事。这说明,新帝至少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想做一番事业的君王。也就是说,至少不想躺平。
其二,傅伯筠直言不讳有世家的身份在,新帝并不会真正信任他,但不信任,并不意味着要避其锋芒,说明在傅伯筠眼中,新帝是有手段和心性的人,否则一个初掌朝政的人,不会让一个封疆大吏忌惮。所以,新帝并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人,同时,恐怕也是一个极其有主见,不容易被人左右的人。
那么第三点来了……
阮陶拢紧眉头,轻叩杯沿的指尖也停了下来。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无论傅伯筠让容连渠去朝中,是出于惺惺相惜,还是旁的目的,但天下的寒门学子数不胜数,容连渠就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也做不到这种近似于平步青云的速度。就算是曲少白这种深谙官场,并且极会做人,又受魏相一力提携的,也是到了这个年头上才到的鸿胪寺少卿这个位置上。
就算是有女主光环和滤镜在,容连渠一路高升和位极人臣的时间和年纪都让人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