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也和李云娇学绘画学的有模有样,现在小小年纪就能坐在桌子前宁心静气的画个把小时,并且基本功练得很扎实,唐甜甜觉得安安一定是遗传了她母亲的温婉,颇有些文艺青年的范儿,明明嫁了个糙汉子,却总也认不清现实。估计是被姥姥姥爷只注重培养素养,不注重适应社会给养傻了。
说到唐甜甜的外家,她也很好奇,印象里怎么没有外家呢,有时间应该问问林丹阿姨。
腊月二十六这天,唐甜甜又收到一个大包裹,是陶大国邮来的,里面有布料、糖果、糕点,奶粉、一看就是给安安的一对红色的扎头发的红绫子,还有一双给唐甜甜的春秋穿的黑色低跟小皮鞋,两条丝巾,一红一粉,这审美唐甜甜都无语了。
心里说,她不收他的钱,他就给她买东西,东西是托一个军嫂给买的,希望她能喜欢,
喜欢个头呀,没有一样是她喜欢的,但是还是有感动的。
想了想,第二天,又给陶大妈家送去了一坛子葡萄酒和五斤自己炸的撒子。别的都是东西都是见不了光的,只有这两样勉强能说的过去。
馓子这种民间美食不仅是寻常百姓用来招待客人的点心,也是古代达官显贵、才子佳人的桌上常客。不仅展示了主人家热情好客的待客之风,更考验了各家主妇茶饭好坏手艺高低。
,一般人家都是过年才会搓馓子,前世唐甜甜就非常喜欢吃撒子,不论那时已经有了多少包装精美、价格昂贵的礼物好美食,每年春节期间,她都对一盘黄澄澄的油炸馓子情有独钟。
回忆起前世,母亲分工,舅妈力气大,负责和面,父亲、负责压面,姨母性格最为温和负责搓面和盘面,年纪最长也最爱唠叨的大伯母负责“站油锅”,她的任务最为“艰巨”,缺啥递啥,用啥找啥,还要负责品尝评价每一锅出品馓子的好坏。
现在想起来,才知道小时候喜欢吃馓子吃的不是味道而是情怀。是一个家庭关系维系的纽带,亦或是互相交流的中介,家里的一帮成员一起忙活,最后出锅后吃馓子的时候不仅仅是味道上的满足,更是内心的满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现在唐甜甜重温做撒子,吃撒子则完全是对前世母亲的深深怀念。只不过她做的形状上没有那么完美,根根粗细不均,长短不一,但是味道还是很好的。
而且这个年头都缺油,谁家舍得炸东西哟?做菜都是抿一下锅底就行了,这撒子要是被人看见就是败家的表现,唐甜甜一是真心送给她们尝尝,二是探探陶大国的家人会不会认为她败家,或者更过分的对她指手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