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以前在史书中读过这段历史,但听朱元璋亲口讲出来郐是另的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他由衷地说道:
\爷爷打下这万里江山真心不容易。\
\谁说不是呢?咱一辈子的念想就是将这大好江山一代代传下去。孙子,你现在给咱说说,昨天的话是谁教你说的?\
\什么话?\
\禅位!\朱元璋一定要搞清楚,老实巴交的朱标有没有这个心思。
朱允熥肠子都悔青了,忙辩解,\孙儿也就是随口一说,爷爷怎么就当真了呢?\
\少给咱打马虎眼,你就痛快说,是不是你爹教你的?\
朱允熥连连摆手,\不是不是真不是!爷爷应该知道的,我爹喜欢的是允炆,平时并不多搭理我,我见了他都是能躲就躲的……\
\那你为什么那样说?\
\孙儿读史,发现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开国之君向第二代交权,翻船的极多。因此突发奇想,假如秦皇和汉高有透视未来的能力,会不会在有生之年就退居太上皇,而让新君提前继位?
秦皇、汉高、唐宗在立储问题上三心二意摇摆不定,秦皇根本不立储,所以千百年后,都没人知道他究竟是想传位扶苏还是胡亥。汉高呢,更离谱,己经立了刘盈,却惑于妇人之言,屡次想以如意取代刘盈,实在是取祸之道。唐宗是一代圣主,可是承乾却有异心,自从承乾被废,争储就不可避免了。
天下雄主之中,只有爷爷和我爹才是君臣和父子的楷模。爹做了二十五年太子,获得了爷爷无条件的信任,名为太子,实际上却是朝廷内外心知肚明的副皇帝。
王安石有句话,盖儒者所争,俱在名实。因此孙儿想,假如爷爷由皇帝进为太上皇,继续稳定大局,做大明的定海神针,我爹由太子进为皇帝,处理朝廷日常事务,则大明江山坚如磐石矣。这样岂不是很妙?
朱元璋捻着胡子想了半天,好像的确是这样,但他生性猜疑,问道:\你现在为啥跟从前两个样子?\
\我从前啥样?现在啥样?\
\从前不显山不露水的,现在就像换了一个人。\
朱允熥生怕暴露了穿越者的身份,冷笑道:\我还是从前的我。只不过爷爷从前没正眼看过我,现在正眼看了一下,所以会觉得变了一个人。\
\你这是在怨爷爷。\
\没有,孙儿已经很知足了。\
朱元璋点点头,又摇摇头。
纵横天下几十年,朱元璋最自信的就是自己这双火眼金睛。
从前队伍里面混进了密探,他能准确无误地揪出来。
有人来投奔,谁堪用,谁不堪用,扫一眼就八九不离十。
称帝坐了江山,那些文武大臣打的什么主意,安的什么心,也能一眼洞穿。
这么多儿子,什么脾气,什么秉性,几斤几两,都跟明镜似的。
朱元璋鹰隼一样的眼睛逼视着朱允熥,仿佛要将他的五脏六腑都看透了,\你在撒谎!\
朱允熥被他看得心里发毛,手心里的汗渗了出来,\撒什么谎了?\
\你想让我禅位另有企图!\
朱允熥心里一团乱麻,\是,我的确有私心。我爹身体不好,万一哪天没了,皇位就落到三叔、四叔家了,三叔、四叔都是如狼似虎的人,到那时,岂会放过我们!\
\胡说!你爹现在不是好好的吗?\
\我,我,我是说万一……我爹那会子躺床上起不来,把我吓坏了……我己经没娘了,不能再没有爹……\朱允熥真想说出朱标寿命将尽的秘密,但话到口边又活生生咽回去了。
朱元璋看着允熥孤苦无依的可怜样,脸色和缓下来,\你怎么断定你爹没了,皇位会落到三叔、四叔家?谁告诉你的?\
\没人告诉我!\
朱允熥退路己经断了,索性满嘴跑火车,\有一次,我偷偷去我爹寝宫,爷爷和我爹吵架,我听见……听见……\
\嗯?你听见啥了?\
\听见……听见我爹说,\让老四来\。
爷爷说,\放屁,什么时候轮到你作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