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帝国即将开打,帖木儿猝死在远征途中,帖木儿大军立即班师回国,东征之事再也无人提起。
经此一役,中亚西亚诸国正式尊奉明朝为\天朝\。帖木儿的继任者沙哈鲁放弃反明,承认明朝取代元朝,成为各蒙古汗国的宗主国。
随后,朱棣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三千营、五千营、神机营纷纷登场,各种先进的火器惊艳亮相。规整的方阵,威严的军容,精妙的指挥调度,令七十多国的使节大惊失色。
终明一朝,中国有四十多个藩属国,永乐朝的藩属国数量更是多达一百多个。
明朝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靠实力碾压击碎了蒙古人的信心,声威播于四海,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功业。
当政权不断趋于稳定,新国家日益强盛之后,明朝对蒙古的政策由强力征伐转向了羁縻统治——你不闹,我不找茬,大家相安无事过日子。
因为在事实上,中国古代任何一个王朝,即使在全盛时期,哪怕倾举国之力,也无法对这些边疆进行郡县式的完全的彻底的统治,即便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也不例外。
原因很简单,蒙古高原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十分严酷,属于农耕时代的不毛之地,难以集中资源,难以筑城久守。派常备大军常驻耗费钱粮无数则得不偿失,不派大军则其人趁机作乱。
因此,得之不足为中国之喜;失之,无损中国之实。
正是受惠于明朝对蒙古的两可心态,蒙古各部才得以苟延残喘,在一个强大政权的阴影里得以休养生息,然后各部落势力像走马灯一样此消彼长,以强盗+流氓的形象,在历史的舞台上纷纷粉墨登场。
谁也料不到,数十年后,明朝在土木堡莫名其妙遭遇空前惨败,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刺掳走,连北京城差点被攻破,明朝国运急转直下。
北虏南寇,是套在明朝脖子上的两根绞索。
外患未除,先起内乱,不是历史的罪人是什么?
气势恢弘的明孝陵依着钟山而建,涛涛江水滚滚东流。
诸王、勋贵、文武大臣毕集。十万将士金戈铁马安然肃立。
鼓乐喧天,震动寰宇。
这是朱元璋驾崩后的最后一次大祭。朱允熥登上高高的祭台,宣读祭文。
【昔我太祖高皇帝,起于草莾,勘定天下,驱逐胡虏,再造中华。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流,皆为明土。
……】
十万将士齐声高呼:
"大明!大明!“
礼毕,归朝。
命太祖高皇帝第四子燕王朱棣为征虏大将军,总督秦晋燕辽四镇三十兵马,择日挥师北上,肃清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