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也深知迁都是件难的事。
洪武二十四年讨论迁都,老爷子那么强势,也没把反对迁都的人怎么样,是第二年老爹挂了,那事就不了了之了。
"群臣贪图安逸,眼里只有自己家的那一亩三分地,自然反对。但南京不适合建都,迁都北平势在必行。现在不迁,将来只会更难……"
朱椿打断道:"皇上不管怎么说,臣都反对迁都。\
\为什么?\
朱椿搬出朱元璋,道:\洪武二十六年,父皇跟臣说过,’迁都没迁成,反倒把你大哥的命搭上了,以后子孙后代都不许迁都。’"
朱允熥脊梁骨都凉了一下,"啊!爷爷为什么会这么说?"
"大约是大哥薨了之后,爹觉得迁都不祥吧?"
老爷子生性好强,碰到阎王爷都敢一个耳刮子呼过去,迁个都有什么祥不祥的?
突然,他的脑海中有个疯狂的念头一闪而过:有人要阻止迁都,谋杀了老爹!
随即,他又哑然失笑,这脑洞也太大了,天底下谁这么大胆?
况且,假如老爹真的死于谋杀,老爷子怎么会忍得下去?那还不得掀起一场天昏地暗血的大屠杀?实际情况是什么事也没发生。
但是,老爷子那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仅仅是一句没来由的牢骚,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吗?
好像又不是。
次日,武英殿中朝会。
朱允熥道:\燕王朱棣改封到了东瀛,北平防务异常空虚。朕要到那里巡视,六部的尚书、监察御史、大理寺卿随行,京营五卫、锦衣卫护驾。\
北巡没什么稀奇的,但半个朝廷都随行了,却十分反常。
朱椿脸上十分不悦,深谈了那么久,允熥竟然充耳不闻,太急躁冒进了。
群臣有些愕然。
吏部尚书骞义道:\皇上,朝廷日常事务怎么运转?\
朱允熥道:\六部的侍郎不是还在吗\
骞义正要说什么,朱允熥不等他说出声来,就道:\退朝!\
众臣面面相觑,仿佛相互在问:皇上这又唱的是哪一出?
大臣们纷纷问朱椿:"王爷,皇上北巡为什么带这么多人?"
朱椿强颜遮掩道:"皇上新灭了倭国,所以乘大胜之势巡视北平震慑阿鲁台和马哈木。"
众臣若有所悟,都放下心来。
到了文华殿,朱允熥召见蒋瓛,道:"朕怀疑当年皇考驾崩事有蹊跷,着你暗中查访。"
蒋瓛脱口道:"十二年前,太祖高皇帝也这么说过。“
朱允熥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为什么太祖这么说?"
"微臣不知。“
\当时查了吗?\
"查了!"
\查出什么了?\
\锦衣卫刚刚起了个头,太祖高皇帝就叫停了。\
朱允熥一头雾水。
看来老爷子那话并不是在十一叔跟前随便念叨念叨,而是真有其事。但倘若真有其事,为什么又不让查了呢?
\朕命你重新查!\
蒋瓛嗫嚅道:"皇上,这事过去这么久了,当时很多人都死了,现在查,实在无从下手。"
朱允熥沉思良久,假如老爹之死真的和迁都有瓜葛,那么现在重提迁都或许会把真凶引出来。
"你悄悄地使人放出风声,就说朝廷有意迁都北平,然后盯紧朝廷上下宫内宫外,看看有没有什么人露出狐狸尾巴。"
蒋瓛脸上惧色一闪而过,应了声是,躬身退了出去。
朱允熥呆呆地想了半天,想得脑壳仁嗡嗡嗡响,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一件无根无据的无头案,能查出个什么呢?
但愿是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