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真的呢?"
"如果是真的,臣冒死反对。"
朱允熥断然说道:"是真的!说说你反对的理由吧。"
人群中一阵骚动。
许浩文脸色大变,叫道:"皇上,臣认为迁都万万不可……"
朱允熥挺了挺腰杆,"不用这么激动,就事论事说理由就好了。"
许浩文从袖中取出呕心沥血写好的奏折,双手举过头顶,朗声道:"请皇上御览!"
刘福祥走过去,拿过来双手呈上。
朱允熥轻轻翻开,看了一遍又一遍,道:"朕记得你是洪武十九年浙江乡试第一名,洪武二十一年会试第三名,是也不是?"
许浩文道:"是!难得皇上记得。"
朱允熥冷冷一笑,这人他知道。
一个死读书,读死书,认死理的书呆子而己,靠着写八股文高中了科举,又靠着钻研程朱理学那一套酸腐不堪的东西博取了名声,在江南士大夫和读书人中有些影响。
这些人组成一个小圈子,互相标榜,互相吹捧,整天在故纸堆中讨生活,没有实际的生活经验,不懂社会,不懂科学,只知道夸夸其谈。
"反对迁都,你总得提几条实实在在的理由吧?你这篇奏折,了无新意,翻来覆去,无非就是说,皇陵在南京,迁都北平是为不孝。朕看你这个探花就是浪得虚名!纸上谈兵的赵括而己。"
许浩文满脸通红,抗然道:"皇上,弃绝皇陵,难道不是不孝吗?"
朱允熥对这种帽子党生理性反胃,不由自主地捂了捂胸口,冷冷道:
"夏虫不可语冰。在南京守着皇陵,寸步不敢离,这是小孝,朕不是做不到,是不屑去做;迁都北平,使江山稳固,社稷永存,这是大孝,这正是朕要做的。"
许浩文还要争辩。
朱允熥怒斥道:\大明的尚书,就是你这种格局吗?这么些年,你除了发些不合时宜的牢骚之外,可曾办过一件实事?白白吃了朝廷这么多年俸禄,朕都替你臊的谎!"
许浩文羞愤欲死,脸色更红了。
朱允熥又毫不留情地补了一刀,\怎么!朕哪一句话冤枉你了?\
事实的确如此,许浩文被怼得哑口无言。
朱允熥又一个一个问道:\骞义,你是什么意见?\
骞义不说话。
\夏元吉,你是什么意见?\
夏元吉支支唔唔。
问了一整圈,文臣武将功勋显贵,没有一个直言赞成迁都北平的。
朱允熥失望透顶,一种孤独感油然而生,对朱高炽道:\你给四叔写封信,就说朝廷要迁都北平,看他老人家是个什么意见。\
朱高炽写了信,叫人送到东瀛去,过了快一个月,朱棣的信才送了回来。
朱允熥拆开信,只见信上寥寥写了半页,赞同迁都北平,宜早不宜迟,言简意赅说了几条理由,句句直指要害。
看看,这就是格局!
衮衮诸公,就没有一个站在朝廷立场上看问题的,眼里只有自家的一亩三分地。
自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到赵宋南迁,北南隔绝己经太久了。明朝建立快四十年了,北方和南方的差距越拉越大,长此以住,北方将会有游离出去的危险。
迁都北平,仅此一条理由就足够了。
朱允熥将信传给高官显贵文臣武将看,宣布自即日起营建新都,三年之内迁都北平。
朝野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