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远离人类活动区域的野猪,即距离人类活动范围8公里以上的地方,野猪更倾向于白天活动。
也就是说在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中,野猪更喜欢白天觅食活动。而在相对干扰比较频繁的区域,像村庄附近野猪则基本保持晨昏活动的规律。
有些农村地区村民进山频繁,野猪受干扰强烈,会直接转入深夜活动。而当野猪隐匿位置五百米范围内有干扰发生时,野猪的活动频率以及距离将大幅度缩短。
单就活动而言,公野猪与母野猪也是有显着差异的。母野猪活动时相对稳定,保持一个比较平均的活动时间与距离。而公野猪则不同,它们往往长时间静伏不动,而后剧烈活动一段时间随即继续静伏不动。
白天与深夜活动的不去提,重点说一下晨昏活动的野猪群。
对于它们来说,太阳落山就像闹钟一样唤醒睡了一整天的猪群,借着黄昏朦胧开始从巢穴出发去往觅食地点。
而它们觅食的活跃程度则与天气有关,大风天野猪活动不频繁甚至静伏不动,全黑的夜晚则相对活动量不大,有月光的夜晚很喜欢在林缘阴影下活动,是活动量最大的天气。
这一点是与其他野兽相悖的。像兔子与麂子更倾向于黑暗环境,对月光天气保有警惕。
它们外出时往往是一头母猪开路,小野猪围聚在它身边,其他母野猪跟在后方。
这也是很多人下铁夹容易夹住小野猪而夹不到大野猪的原因所在。
开路的母猪速度恒定,小野猪跑前跑后嬉戏打闹,一旦被夹整个猪群立马返回并对这个地点极为警惕。
它们一般会走两座山头之间的狭窄坳口,走最短距离直达目的地是猪群外出原则。
另外,猪群不会有固定巢穴但却有固定排泄地点。只有母猪即将产仔前一个月到半个月才会筑巢并离群独自留下熟悉环境静待生产,小猪仔一周后便会跟着母猪在巢穴周围活动,半个月到二十天就可以跟着拱土觅食。
其他猪群成员则继续在领地内四处游荡,生产母猪在猪崽一个月大以后会领着它们去寻找猪群。
猪群不管如何游荡,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便是它们的藏匿地点不会远离水源,尤其是夏秋季节,基本都在水源附近或者烂泥坑附近的密林中躲藏着。
猪群受到干扰会一哄而散远远逃开,过几个小时再回到原处。公猪收到干扰会静伏不动,若人靠近则突然窜出将人拱翻扬长而去,期间要是激发凶性则不依不饶,极为危险。带崽母猪同样十分危险,只要听到了不对劲的动静,它们立马会炸毛并保持进攻态势,攻击性甚至强于公猪。
野猪这种动物的攻击性是与生俱来的,并非因体型而异。哪怕是刚满月的小野猪也十分凶悍,敢于冲撞撕咬,只不过与大野猪相比体型过于小巧威胁几可不计罢了。
习性篇就说到这里,下一章讲解捕猎技巧以及当前管制状态下的可用工具以及实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