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到这一章的标题,相信已经明白要讲的是什么。
没错,捕蛇。
因为并非特指某种蛇,而是笼统的针对蛇这个东西,所以以文字为主。
多数人,尤其是现代小年轻,绝大多数都是怕蛇的,更别提去捕蛇了。
但我觉得这方面的知识也应该掌握,至少意外遇见了一条蛇能知道如何去应对,不至于在恐惧慌乱的情况下不知所措。
在说捕蛇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蛇,学会区分毒蛇与无毒蛇。
蛇类共三类十八科三千多种,分别是毒蛇类、游蛇类和蟒蛇三大类。
至于科与前沟牙、后沟牙、管牙啥的倒不必细说,因为不是研究蛇类科普。这里只是做个大概介绍。先要说的是区分毒蛇与无毒蛇,以便于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目的与处境。
传统的圆头三角头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国内最毒的银环蛇是圆头,而完全无毒的颈棱蛇却会在受惊的情况下将头型变成标准的三角头。
简单点说,通过头型判断有毒无毒是不可靠的,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如果确实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无法正确的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条什么种类的蛇,那么我劝你要么一棒子结果了它,要么赶紧离开。
一般来说,是否为毒蛇首先看体态,短粗体型的基本都是蝮蛇,而蝮蛇又基本都是毒性强烈的,所以遇见短粗身材的蛇尽量别空手去触碰,甚至别离太近,因为它们会弹跳扑咬。
而与短粗相对应的则是身体细长呈流线型的,这种一般是游蛇科的蛇,基本上全员无毒,但是也有例外,不过大体上都是无毒的就是了。
体态不同,对应的是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就能够以此推断出它们的攻击习性。
蝮蛇,短粗矮胖,不适合快速游动追逐,所以它们肯定是不擅长长距离快速移动的,其攻击方式或者说捕食方式就是以伏击为主的了。
躲在一处不起眼的位置,静静的等待着猎物从身边路过,以毒液杀死猎物再慢慢的找过去。
这是多数蝮蛇的捕食方式,当然,遇见体型小的猎物时它们也会紧紧咬住猎物不放,等待着毒性发作再吞下去,而并非一定要咬了就放走猎物过后再去找。
游蛇科呢,体型细长,移动速度很快且基本在白天活动,它们通过视力与听觉发现猎物,并且有追逐猎物的习性,简单点说就像虎豹一样,静悄悄的靠近再突然扑过去,一击不中就紧追不舍。
比较典型的游蛇科有乌梢蛇、菜花蛇(大王蛇)这样的。
至于蝮蛇属又属于蝰科毒蛇下,这种就不详细介绍了,大家能明白个大概就行。
捕蛇,应当知道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段以及什么位置比较容易有所收获才是重中之重,否则盲目的进山找蛇只是浪费时间。
绝大多数蛇,每年三月前后就陆续出洞,但三月初并不容易找到蛇,因为它们虽然苏醒并且出洞了,但气温稍低就又缩回洞里。
一般而言,三月二十号到清明节四月五号前后这半个月,是遇见蛇的第一个好时节,但此时的蛇一般偏瘦,因为它们经历了一整个寒冬消耗,并不肥硕,并且即将要繁殖,所以一般不建议捕捉。
三月底,白天的时候气温回升到二十度左右,蛇就会爬到洞口来晒太阳,蛇洞一般都会挑选向阳避风的位置,像农田边的土坡、山区菜园地边的山坡等等。
此时的蛇身体机能不是最好的状态,行动一般都比较缓慢,甚至可以说是不爱动的。
除开这个时节,就是五月到六月这整整一个月,也就是南方梅雨季节前,此时是蛇类的交配季节,气温合适、干湿度合适,各种昆虫小兽包括青蛙蜥蜴啥的全都陆续复苏,蛇类最为活跃。
找吃的、找对象等等活动充斥全天,尤其是阳光和煦的上午和温暖舒适的午后,去野外走一走,遇见蛇并不难。
可这种并不难终究是讲究一点运气成分的,真正针对性的遇见蛇,便是暑假的时候。
也就是七八月份,此时酷暑难耐,人觉得热,蛇也同样如此,所以它们纷纷跑到阴凉的水边避暑。
这一点是与气温直接挂钩的。
三十度以下,蛇对水边没有明显趋向性。三十到三十五度,蛇类开始向水边靠近,但到了早晚气温略低的时候还是会离开,换言之在这个温度区间内,蛇只有在中午阳光最炽烈的时候才会到水边来乘凉。
而气温超过三十五度以后,蛇类基本上就住在水边了,例如白天三十八九度,夜里也有三十三四度这样的鬼天气。
蛇必然全天趴在水边的阴凉位置。
那么温度超过三十八九度又会怎样呢?
我们知道蛇是冷血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是随环境变化的。
像去年有些地方超过四十度的天气,地面温度远超五六十度,这样的环境下,蛇就会夏眠。
天气太冷了,它们不适宜活动就会躲起来冬眠。天气太热了它们同样会夏眠,甚至会趴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长达半个月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