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在信中先是向朱启阐述了对皇太极部的作战方略:
即敌强我弱,背后的遵化城尚在女真人控制之中,亦有可能产生变数。然而大局之下,优势在我,如今对建奴合围之势已成,歼灭建奴已成必然,劝谏朱启千万不要急于一时。卢象升欲先以守势拖住皇太极,形成对峙之局,奴酋皇太极军力庞大,然而后勤不足,久拖之下,必然生乱。
然而南边战线,敌我双方则是明军处于优势,待孙传庭部击溃玉田的多尔衮之后,携胜利之势南北夹击,必能以最小的代价一举克定贼奴!
朱启看完之后虽然觉得有道理,但还是召来李信进行商讨。李信了解完卢象升的作战方略之后,对此表示赞同:
“陛下,卢将军之作战方略,臣以为是当下比较稳妥的办法,只是,如此一来,时间线会被拉长,就看内帑能不能撑的住了。”
看到李信也赞同,朱启边不再犹疑。他听闻这几天侯恂守着内帑乐的合不拢嘴,心中确定,内帑供应这块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嗯,既然如此,那就批复卢象升,准其作战方略。同时抄录一份,发往孙传庭处。”
“臣遵旨!”
李信躬身一礼,立马就去办了。朱启心中乐呵呵的,只要山陕地界安定下来,他这紧张的小日子也可以安稳的过上几天了。
在信的最后,卢象升向朱启说明,他在陕西镇收拢了一批孤儿和一些有天赋能吃苦的孩童,组成了一支少年军。此次少年军随军出征,表现优良,涌现出不少好苗子。然而大战在即,他无力顾及少年军的孩子们安危,因此,先斩后奏,命令少年军绕道蓟州,去往京城,请求朱启收纳这群孩子入保定武官学校进学。
此时朱启心情大好,自然无不应允。大手一挥,批复
“可”
...
崇祯三年九月,孙传庭率新二军猛攻玉田,大金国睿亲王多尔衮拼死抵抗,孙传庭部集中全军火炮,连续轰击玉田东城门,导致城门被火炮轰塔,孙部趁机攻入城中,与敌死战。
激烈的巷战打的如火如荼,同时,北面梨河沿线,由于卢象升的防守作战,新一军以两万兵力将皇太极主力阻于梨河一线,皇太极猛攻一月未果,双方进入到对峙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勤物资不足的金军开始显露疲态,整个局面对金军越发不利。
就在朱启等一众高层认为大局将定之时,一连串的噩耗再度传来。
崇祯三年八月,江西大水,数百万良田被淹,数十万百姓受灾,流离失所。
同年,山东爆发蝗灾,地方处理不当,导致灾情越发严重。
南方云贵土司再度叛乱,改土归流一度受挫。袁崇焕紧急向朝廷请饷,出兵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