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一年,庚子月,己已日太皇太后七十二岁寿诞。
去年因赵洵病重,没有大办。
今年赵坡说:借着登基要大办,可太皇太后不答应,只让李宁等人过来,连李泰也没让来,说他在场,李宁等放不开。
卢慧一到,就被太皇太后抱着。撒眼望去。全是俊男少女。皇后郑丽说笑到:“皇奶奶,俗话说,抱外孙不如抱草墩,外孙是狗吃了就走。你放着孙儿不抱抱外孙。”
卢慧欲挣起,挠郑丽的痒,被太皇太后拉住说:“别理她,就是让她眼红。”
众人皆大笑,郑丽说着话,眼睛瞟着郑明和张苗,郑明倒低着头,不怎么作声。张苗虽然,没有和郑明讲话,但是目光却不时地看向他,心想,这女的动机只怕不单纯,也不想下你的身份!真是笑话。
李宁拉着太皇太后的手“姑奶奶,你是想听歌呢?还是想看跳舞?”
太皇太后说:“我想看你写诗时,和慧慧挤眉弄眼。”
除了崔庆,众人一愣,什么写诗挤眉弄眼。卢慧现在成婚了,早已不再青涩。李宁更无所谓。
赵坡一看,嗬!大郑的三大诗人都在,再看女的,应该是大郑,最顶尖的三大歌妓,这真是阵容强大。说道:“要不。崔庆,你们三人给太皇太后写首诗,李兰三人演唱,可好。”
郑明很是自负,心想:上次在郡王府,没看到李宁写诗很是遗憾,现在正好领教一番,心中隐隐期待。
张苗和李兰,卢慧在一起,经常探讨歌唱和舞蹈技巧。自觉水平提升很多,总想着找机会表演一番,一听到赵坡的提议,也是跃跃欲试。
郑丽一看二人的神色,心道:还是见识太少了,一点都不沉稳。
李宁松开姑奶奶的手,拿出笔墨纸砚,摊在案上,研好墨,对郑明讲:“郑郎君请。”
郑明当仁不让地走上前伏案写道:
碧玺有神龟,千岁游莲叶。七十古来稀,寿奶杯频接。绣衣牵彩衣,喜庆相重叠。龟紫看孙曾,鹤发何须镊。
郑丽也没看诗句,摇了摇头。闷头读书,也不多交集,全无礼貌。
李宁和崔庆皆鼓掌:“郑郎君,真大才也。”
郑明看着诗也大感满意。
张苗走上前拿起诗说:“等下我来吟唱。”
郑丽看了一眼,也没有做声。
李宁道:“庆兄,请。”
崔庆忙说:“宁弟,请”
“那有弟先的,庆兄先请。”
崔庆拿起笔写道:
福善天应锡寿祺,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婆更有椿龄在,余庆堂前玉树辉,传世业,长孙枝。写诗欢见老莱衣。一阳渐近门多喜,百禄争迎好事归。
郑明一看,傲慢之心渐收,这明显比自己的诗要高一点,世人皆言崔庆诗才第一,看来也是有根椐的,绝非空穴来风,当下心悦诚服地说:“表兄高才,弟拜服。”
李宁道:“二位阿兄皆高才也,这让愚弟如何下笔,真是愁杀人也。”
皱眉相思之下写道:
七十馀年真一梦,朝来寿斝儿孙奉。忧患已空无复痛。心不动。此间自有千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