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身着褐金色官袍,身形高大却有些微微佝偻的老者缓缓走出,他看起来虽然鬓生华发,皱纹满面,不过整个人感觉倒也不是特别老态龙钟。
或许可以用以下几个词语形容。
干练,古朴,沧桑,沉稳。
五十多岁的年纪,常年隐蔽低垂的眼眸并不像他表情那样平静,那略显浑浊的瞳孔中,似是翻动着难以寻味的波澜。
这位持笏走出的老者,正是南梁的丞相,夏侯无忌。
“不知陛下想割让何地?”
先声夺人,夏侯无忌的第一句话,就让在场的朝臣们愣住了。
“丞相的意思是?”梁帝的眼神有些疑惑。
“求和,除了和亲赔款外,不还需要割地相赠么?”夏侯无忌抬起头,淡淡地说道。
诸多朝臣面面相觑,难道丞相也同意求和?
梁帝神色挣扎,看不出喜怒。
此时,兵部尚书常洪向梁帝建议道:“镇雁关以南商丘之地,远离我大梁政治中心,此地虽为战略要塞,但西背鲜卑,北拒燕国,是久战之地。”
“此地人烟稀少,民生凋零,牛羊罕见。臣以为,不如将此处割让给北燕,一则大梁和北燕两国重修旧好,化干戈为玉帛,两国将士将免受征战之苦。”
“其二,北燕取得商丘后,实力扩增,鲜卑人不可能坐视不理,只要我朝派遣能言善辩之臣出使鲜卑,从中斡旋,离间两国关系,破坏同盟合约,那么北燕将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
梁帝的眼神有些犹豫,低声沉吟道:“商丘之地么?”
商丘之地连绵五百余里,是大梁北方战略缓冲要地,岂能轻易割舍?
一旦舍弃,大梁的中户门庭岂非暴露在北燕铁骑之下?
可如果不割让此地,待北燕铁骑踏破镇雁关,到那时的局面也许会更糟。
而大梁也将失去求和北燕的最后筹码。
“陛下,常尚书此言甚善。”就在梁帝思虑不定之时,刑部尚书谢道成走了出来,开口说道:“割让镇雁关,商丘等城镇,再适当赠些金银财帛,可降低北燕对我大梁的觊觎,此为示敌以弱之策。”
“随后将战火引到鲜卑与北燕的征战中,此消彼长,我大梁只需静待其变,坐收渔利。”
有人忍不住问道:“难道鲜卑人不会投靠北燕,一同覆灭我大梁吗?”
“应该不会。”兵部尚书常洪摇头说道,“鲜卑人不是傻子,倘若北燕吞掉我大梁全境,那么下一个要对付的就是他们,唇亡齿寒的道理鲜卑人不会不懂。”
“三足鼎立,是最稳定的局面。倘若一方独大,另外两方将互为联盟,共同抵御强大的一方。”
闻言,众朝臣纷纷点头,觉得常洪所言有理。
夏侯无忌站在一旁静静倾听,嘴角的讥讽之色愈来愈浓。
难以想象,靖远侯顾挚正亲率梁军主力在前线厮杀,血洒沙场,后方朝堂这帮大臣们,居然想着求和。
这是不把南梁将士的性命放在眼里啊!
此事若是传到边关将士的耳中,难免不会引起军中哗变。
不可否认,大梁与北燕或许会一直对峙下去,可能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长期陷入这种消耗战,极有可能会招来鲜卑人的觊视。
但是,大梁非要求和不可吗?
就不能破釜沉舟,以一敌二?
举国参战,百姓上下齐心,将士用命,背水一战,难道丝毫胜算都没有?
不,很显然,胜率是存在的。
但朝中的亲和派,为了一时的安稳,一时的荣耀,不惜割地赔款,卖主求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