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如同瘟疫一般,一传十,十传百,短短不到三天时间,整个建康城对襄王不利的传闻飞快的散播开来。
巡视渎职,贪墨银两,暗中杀人,抢夺地契...
小到茶馆酒肆,大到江湖朝堂,无时无刻都在流传着襄王的传闻。
流言这玩意儿,可信可不信,坊间的老百姓只当听个乐子,毕竟他们也没有能力左右天家的事情。
直到朝堂几位官员联名上书,共同弹劾襄王在巡视江左期间的种种罪行,梁帝这才发现事情有些脱离掌控,奏章中的襄王,罪大恶极,人神共愤,除了上述的几种罪行外,还安插了纵欲恣欢,无视法度等多种罪名。
总之,曾经犯过的,没有犯过的错全部被人扒了出来,其中最严重的一条旧账便是结党营私,构陷朝臣,意图谋嫡。
在那些弹劾的奏疏里,襄王原本仁德的形象一落千丈,几乎变成了昏庸失德的庸主,在朝堂之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短短数日时间,流言在京城彻底爆发,一夜之间成了京城的爆款话题,巨大的影响力如同惊涛骇浪般,剑指襄王府。
有心算无心,就这样,襄王萧璟猝不及防地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流言太恶毒,快把萧璟折磨疯了,虽然有些事情他确实也做过,但并没有流言传的那般严重,至少杀人的事情他从来没干过。
冥冥之中,仿佛有一双眼睛,正冷冷地看着他的所作所为,令人想到之时不禁后背发凉,不寒而栗。
在有心人的挑拨之下,事情在朝堂上掀起了惊涛骇浪,梁帝非常生气,后果很严重。
他给大理寺和御史台下了旨意,彻查坊间流言的来源!
建康宫,风华殿。
太子萧建成像往常一样坐在梁帝面前,边看奏疏边写心得体会,每份奏疏都论述了自己的观点,完成后交到梁帝的手上。
这便是父子两人日常的交流。
梁帝不断翻动着奏章,一丝不苟地观看萧建成的心得,时不时点头,时不时摇头,搞得萧建成心惊肉跳,心中忐忑不安。
良久,梁帝合上奏折,眯起双眼,淡淡地问道:“这几日襄王的风评在民间差到了极致,朝内很多人弹劾他无视法度,贪赃杀人,闹得沸沸扬扬,各类魑魅魍魉都蹦跶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