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斐迪南大公遇刺的消息传来时,奥匈帝国的外交大臣利奥波德·冯·贝希托尔德伯爵正与妻子南婷在布克洛维茨(Buchlowitz)的乡村集市上漫步。
他们与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是亲密的朋友。
不久前,他们曾一同前往大公位于科诺派斯特(Konopischt)的庄园,共度一个愉快的周末。新近翻修过的庄园宛如置身于春天,令人赏心悦目。
尽管贝希托尔德本人相貌堂堂、时尚且富有,皇室并未给予他足够的重视。在1912年挑选外交大臣时,他仅排在第三位。
贝希托尔德既不像弗朗茨·斐迪南那样淡泊名利,也不像康拉德那样冷酷专注。
虽然他看似聪明、举止优雅且有思想,但人们普遍认为他不敢拿定主意。
在两次巴尔干战争期间,正是他阻止了康拉德参战。
他还与斐迪南大公和皇帝一道对抗主战派,未能为奥地利制定积极主动的外交政策,导致奥地利变得懒散、被动,无法阻止塞尔维亚的崛起。
听到朋友的死讯后,贝希托尔德显得悲痛欲绝,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他才镇定下来,走到火车站,登上下一班前往维也纳的火车。预计这趟火车将在星期日傍晚抵达维也纳。
火车到站后,贝希托尔德发现维也纳“处于恐怖的骚动之中”。奥地利政府最初不敢披露暗杀的细节,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骚乱情绪。谣言在城市间四处蔓延。
有人认为暗杀是内部人所为,然后被德国或奥地利情报部门伪造了现场;还有人认为是共济会所为;有些人则认为是已故的鲁道夫皇太子的儿子们所为,
因为他们猜测弗朗茨·斐迪南为夺取皇位在1889年谋杀了他们的父亲,所以他们要报仇雪恨;
甚至有人怀疑是匈牙利首相蒂萨(Tisza)所为,因为蒂萨将弗朗茨·斐迪南视为奥匈帝国二元结构的威胁(斐迪南大公非常不喜欢蒂萨,蒂萨也不喜欢斐迪南大公)。
此外,还有人肯定塞尔维亚人有所参与,明确指出是塞尔维亚情报头目“神牛”所为(确实如此),因为此人简直就是塞尔维亚的丑恶精灵。
弗朗茨·斐迪南在皇宫里并不受人喜爱,维也纳市民也不喜欢他。
他遇害时,并未在市民心中引起太多的悲痛。
市民反而沉浸在这种震惊之后产生的瘙痒感觉中。
猜测作案动机成为大众游戏,这使得那个漫长的周末更具节日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