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劣的财政状况和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留下的疮疤严重削弱了塞尔维亚军队的装备和补给能力。他看着前线报告上的数据,眉头深锁。现役部队只拥有18万枝可用的现代步枪,这意味着只有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士兵有步枪可用。预备部队的情况更是凄凉,几乎没有可用的武器。
他注视着报告上的一行字:“向俄国订购了12万枝步枪。”但他知道,这些武器最早也得要到8月下旬才能到达。而这个时间,对他们来说,可能已经太晚。
他的思绪转移到了士兵们的装备上。只有第一梯队的官兵拥有灰绿色的M1908制服,第二梯队只能穿着过时的深蓝色M1896制服。至于第三梯队,他们甚至没有军服可穿,只能穿着便服,搭佩杂乱的军帽或大衣。他思考着这种装备状况会对士兵们的士气产生什么影响。
他想起了他们的弹药储备,大多数都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消耗殆尽。现在,每个炮兵单位平均只有数百发可用的炮弹。塞尔维亚国内没有足以供应军火的军工企业,只能依赖法国、俄国的进口,供给不稳定。在奥匈帝国的入侵中,他们已经面临没有炮弹可用的危机。
参谋长静静地看着地图,他知道,他们面临的情况十分严峻。但他也知道,他们没有退路。他们必须以他们所能用的所有资源,去抵抗已经来临的战争。
拉达·博亚诺维奇将军看着前线的战报,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痛苦。他的炮兵部队在克鲁舍瓦茨的第一场防守战斗中就消耗了百分之五十的弹药补给,现在,他面临着一个几乎不可能的选择:是否要继续死守克鲁舍瓦茨。
在他的指挥下,第二军团的将士们已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牺牲。斯特帕·斯特潘诺维奇将军和沃伊斯拉夫·日凡诺维奇上校,他们在克鲁舍瓦茨北部与奥匈帝国边境的交界处的战斗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让奥匈帝国第六军团止步于此。但是,他们已经损失了过半的兵力,总计损失了14,500名官兵。
奥匈帝国的第一军团正在紧迫地推进,康拉德凭借他的优势兵力以及更好的物资补给,明显想要稳定地攻占克鲁舍瓦茨。他知道,就算他让第二军团继续支援克鲁舍瓦茨,也未必能够改变战局。他们迫切需要的是那批俄国人在8月下旬才能抵达的物资。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了笔。他给第一军团的指挥官弗拉迪米尔·孔迪奇将军发出了明确且现实的指令:“孔迪奇将军,我必须告诉你,我们当前的物资状况已经达到极限,无法再为你的军团提供支援。克鲁舍瓦茨的守军已经接近枯竭,你们不会得到援军。我清楚这个消息对你来说是一个打击,但如果战局进一步恶化,你必须考虑向南部的塞尔维亚山区撤退。我们必须尽量保留生力军,等待俄国支援的到来。”
他把写好的指令交给了军官,看着他快步离去。他知道,这是一个极其困难的决定,也是一个他必须做出的决定。他们需要保存实力,以待未来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