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理由很简单——他的部队还没有准备好。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其实是一个借口。他熟知历史的进程,深知即将到来的变局。他正在等待的,是小毛奇将德国东线的指挥权交给两位更有实力的指挥官——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只有在他们的带领下,配合奥匈帝国的力量,东线的战局才有可能出现转机。
他将电报放回桌上,眼神坚定而冷静。他知道,自己的选择也许会让人质疑,也许会让人不解。但他深信,只有等待,等待那个正确的时机,才能找到翻盘的可能。
... ...
就在次日,也就是8月21日,新的战报如黑暗中的闪电,刺痛了欧洲的天空。由萨诺佐夫率领的俄国第二集团军如潮水般跨越了普鲁士南部的边界,普里特维茨将军几乎立刻做出了决定,拿起电话,他命令部队撤至维斯瓦河后方的阵地。
然后,战局又迎来了一个重大的变化。毛奇派来了退役将军兴登堡,取代了普里特维茨的位置,并且,他还把在攻克烈日要塞战役中崭露头角的英雄鲁登道夫,调来担任兴登堡的参谋长。这两个名字,就像战场上的双剑,让康拉德重新看到了希望。
与此同时,康拉德也没有闲着。他开始派遣由弗里德里希将军率领的第1集团军向北部的卢布林发起进攻。这支集团军几乎全是奥地利师,装备一流,战斗力强。然而,康拉德心中明白,他并不打算发动原定的“R”计划,他只是想引起俄国人的注意,打乱他们的步伐。
弗里德里希将军是个骄傲的军人,对康拉德暂停执行“R”计划的决定,他怀抱着深深的不满。因此,当接到前进的命令时,他心中燃起了熊熊火焰,仿佛看到了将战斗带向胜利的机会。他命令部队大步行进,就像一头猛烈的公牛冲向未知的前方。
在距离卢布林只有二十公里的地方,他们遇到了俄军。面对敌军的突然出现,弗里德里希将军有些吃惊,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他立即下令,命令部队发起攻击,就像一头怒吼的雄狮,对着敌人扑去。
瞬间,战火点燃了夜空,震撼人心的炮声如同惊雷,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在指挥部里,弗里德里希将军紧握着手中的军刀,他的眼神坚毅,表情严肃,他知道,只有胜利,才能回应康拉德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