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已经下定,康拉德的心中也沉甸甸的,他知道这意味着他必须暂时放弃他在波兰的计划。然而,为了保护奥匈帝国的利益,他必须先确保伦贝格的安全。
\开始调派部队,\康拉德对他的参谋们说,\我们必须尽快增援伦贝格。\这个命令一下,奥匈帝国的军事机器开始转向伦贝格,一场关键的战斗即将在这座城市展开。
康拉德的决定牵动着整个战场的走向。他调动了第四集团军的九个师,总计约90,000名士兵,向伦贝格进发。这是一次巨大的军事行动,它将对接下来的战局产生深远影响。
但康拉德知道,他不能过于冒进,他必须谨慎行事,避免重蹈覆辙,在加利西亚遭遇历史性的失败。他深知,奥匈帝国的军队在这场大战中尚未完全具备扮演主角的实力,他必须等待他的德国盟友,尤其是鲁登道夫将军。
鲁登道夫,德国的一位着名将领,他在战场上的才干和英勇无比的军队让康拉德非常看重。他知道,只有和他联手,才有可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然而,等待并不意味着闲置。康拉德需要继续指挥他的部队,确保他们在伦贝格的防线坚固,不会被俄军突破。他每天都在密切关注着战场的动态,分析可能的战术变化,做出决策,同时期待着从德国传来的好消息。
... ...
尼古拉·伊万诺夫将军收到报告时,一时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看着这份报告,心中充满了震惊和不可置信。他的第四集团军,那个他视为俄国雄心的象征、有如钢铁长城的防线,竟然被奥匈帝国彻底击溃。
伊万诺夫将军的脑海中充满了困惑和怀疑。他不愿意、也不能相信这个消息是真实的。他甚至怀疑这是敌人的诡计,或者是某个信使错误地传递了这个消息。然而,随着更多的报告陆续送到他的手中,那些细节、数字和证词都在证实这个无法接受的事实。
当真相明朗之后,伊万诺夫将军被自责和愤怒所笼罩。他责怪自己的疏忽,他责怪自己的错误决策。但他明白,作为军事领导人,他无法陷入自我指责和后悔中,他需要把握现在,采取行动。
尼古拉·伊万诺夫将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他需要指挥位于华沙的西北方面军司令部和位于基辅的西南方面军司令部。
在理想情况下,这两个司令部应该是协同作战,一同面对敌人的。然而,由于长期的争端和不和,华沙和基辅两个司令部之间的关系紧张,使得这个协同作战变得极其困难。
由于这种局面,无论尼古拉·伊万诺夫将军决定执行哪种战术,他都需要从一方抽调兵力去支援另一方。然而,双方都无意对对方给予支援,导致他的命令常常不能得到有效执行。
这种内部分歧和不和导致了尼古拉·伊万诺夫将军的指挥变得极其困难。他的命令常常被忽视,或者被故意拖延执行。这种混乱的指挥系统加上奥匈帝国的进攻,使得俄军陷入了一片混乱。此时的俄军就像是一艘失去了航向的船,漂浮在狂风骤雨的大海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