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的巨轮下,俄国的处境已变得极为困难。他们失去了维斯瓦河以东的广大领土,其掌握的领地已被逼至河流的西岸。
在这个混乱的时刻,第9集团军在罗茨市的撤退过程中,不得不将5个步兵师以及两个骑兵师留在了城市里。这些遗留的部队,如同孤立的羔羊,面临着被敌人包围的严重威胁。
在遥远的东普鲁士,俄国的第一集团军也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正面临来自德国第八集团军的猛烈进攻,战线不断后退,战事陷入了被动。
指挥部内,尼古拉·伊万诺夫将军背脊直挺,眉头紧皱。战争的压力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但他清楚,他无法坐以待毙,他必须采取行动。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伊万诺夫将军做出了决定。他决定从弱点开始,首先瓦解那个看似强大却实则脆弱的敌人——奥匈帝国。
他命令忠诚的布鲁西诺夫将军的第八集团军从加利西亚发起进攻,直取奥匈帝国的腹地。这个战略的目的是为了缓解波兰正面战场的压力,通过分散敌人的力量,寻找翻盘的机会。
这个命令像一阵春风,吹走了布鲁西诺夫内心的阴霾。他对上司鲁斯基将军过于保守、缺乏进取心的行事风格颇有微词,而现在,他得到了机会以自己的方式来指挥战事。
布鲁西诺夫是一个善于采用灵活战略的指挥官,他不赞同只在一点上集中力量的做法。因此,他选择在长达200公里的战线上,从多个方向对敌人展开攻击,以求迅速瓦解敌军的阵线。
在他的麾下,有13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这是一支庞大的军队,足以应对多线作战。布鲁西诺夫亲自设计了这次进攻的战术:他命令部队从三个方向展开进攻,每一条战线都有各自的任务。
首先,他命令4个步兵师配合一个骑兵师,打击敌人在热舒夫的防线。在这条战线上,步兵师负责攻坚,骑兵师则利用机动性,进行快速的侧翼或后方攻击,企图决定战局。
其次,他命令另外4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向莫斯季卡方向进攻。这是一条重要的战线,攻下莫斯季卡将对敌人造成重大打击。
最后,他下令剩余的5个步兵师以及一个骑兵师,朝桑波尔方向发起进攻。这是最大的一次进攻,希望能在这个方向上实现突破。
... ...
当布鲁西诺夫的进攻犹如洪流般涌来,奥匈帝国的第三集团军指挥官布鲁德曼震惊不已。每一段防线都犹如热烈的火炬般亮起警报,显示出他们正遭受来自俄军的激烈攻击。布鲁德曼立即向上级军官康拉德报告,描述了俄军在加利西亚方向发起的大规模反攻,并急切地请求援军。
在热舒夫,有奥匈帝国的第四集团军协助防守,情况尚可维持。然而,在莫斯季卡,情况却截然不同。莫斯季卡的守军在俄军激烈的进攻下,短短一天之内就宣告崩溃,让布鲁德曼无比震惊。
无奈之下,布鲁德曼下令他的部队向后撤退,撤向普热梅希尔要塞与喀尔巴阡山口,期望能在这里重新布置防线,稳定局势。然而,俄军的进攻之快之猛超乎他的想象,目标也非常明确。他的5个步兵师在撤退途中纷纷被俄军击溃。
这场猛烈的进攻让布鲁德曼的部队陷入混乱,其他部队在看到前线溃败的消息后,也纷纷选择后侧,毫无秩序地撤退。原本应该是有序的撤退,却在恐慌和混乱中变成了溃败。这场俄军的反攻,彻底改变了奥匈帝国在这片战场上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