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尾声,瓦迪斯拉夫和他的侦察队伍摇曳着疲惫的身影,回到了奥匈帝国的基地。他们带回的情报如同冰冷的北风,让人们明白:喀尔巴阡山脉的防线,在俄军的火力下,已经成为了一条临危的破绽。
对于奥匈帝国的将士们,春天的到来并不意味着新生,反倒是战争的怒火随着融雪开始熊熊燃烧。那块被冰雪冻结、泥土渲染的土地,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同时也是警钟,提醒着他们俄国人随时可能会利用春雪融化的机会,发动猛烈的进攻。
这份紧迫的情报被快速传递到奥匈帝国前线的指挥部,康拉德将军接到情报后,立即开始调整他的战略。他严肃地盯着那些从俄军的无线电信号中破译出的情报,他深信,瓦迪斯拉夫队伍带回的情报是准确无误的,而这份情报也为他提供了一个制胜的机会。
在他的心中,已经构筑起一堵强大的防线,奥匈第三、第五集团军会在那里迎接俄军的进攻,让他们在这道坚硬的防线上,撞得头破血流。
他期待着看到俄军士兵们筋疲力尽、血尽的那一刻,因为那将是他反攻的信号,当敌人进攻受阻,奥匈第一、第四集团军就会投入作战。
1915年3月1日
随着春天的来临,千里雪原开始变得柔和起来,皑皑白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逐渐融化,形成小溪汇聚成河,冲刷过沉寂的大地。这个季节的变化,就如同那即将爆发的战火,为两军带来了新一轮的进攻机会。
俄国人对奥匈帝国虎视眈眈,他们看着南面的敌人,认为奥匈帝国就像一个熟透的柿子,只待他们伸手就能摘下。尼古拉大公坐镇指挥,但他的命令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执行。华沙军区的将领们怀着热血沸腾的愿望,希望能再度夺回他们失去的华沙,而基辅军区的将领们则有着更远大的志向,他们准备翻过雪峰环绕的喀尔巴阡山脉,冲向奥匈帝国的腹地。
但是两个军区之间的意见并不统一,华沙和基辅,这两座城市的野心和决心构成了不协调的音符,使得大公的指挤在实施上变得混乱。
这就是为何俄国的第四、第五集团军还驻扎在华沙对岸的原因,他们整装待发,随时准备迎接对岸的战火,重新夺回华沙。
与此同时,基辅军区的第三、第六、第七和第八集团军却还在喀尔巴阡山脉的东侧,像是蛰伏的野兽,等待着猎物出现。
3月1日的黎明,晨雾还在弥漫在山谷之间。阳光透过薄雾,照在普热梅希尔要塞上,给这座钢铁城堡披上一层金色的光辉。俄国第三和第六集团军的士兵们在朦胧的晨光中整装待发,他们的面孔在晨光中显得坚定而冷静。
突然,一个哨兵猛地站直了身体,紧张地注视着前方的要塞。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他激动地挥舞着手臂,大喊着:“开火!开火!”
他的声音像是打破了黎明的寂静,接着,一个个炮台的炮口纷纷点燃,紧接着一轮又一轮的炮火瞬间划破天空,将黎明的宁静彻底打破。
炮弹像一群愤怒的雄鹰,带着热烈的怒火冲向要塞。每一个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瞬间炸开一朵巨大的火花,烟尘四溅,地面在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