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7月
在战线最前沿,文尼察附近的村庄已成为一片狼藉。尽管战事并未超出这条线,但周围的村民和士兵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前方的压迫感,仿佛一道看不见的界线,分隔了生与死。
血和泥土混为一体,炸弹坑里积满了雨水,太阳在云层之下难得露脸,天空常常被硝烟遮蔽。文尼察的老教堂已是半倒半塌,钟楼上的铜钟因为炮火而失去了音响,只有风吹过时还会发出哀伤的嗡嗡声。
在战线上,两军的将士都已疲惫不堪。尤其是俄国军队,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连续进攻后,不仅仅是物资、食物和弹药告急,士气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付出了近100万人的伤亡,但目标却仍然遥远,这对于每一个士兵来说都是巨大的心理压力。
与此同时,俄国的后方情况更是令人担忧。密信、谣言、密谋,无一不在暗中蔓延。有人传言,一些不满政府和战争的势力正在策划一场暴动,旨在推翻现有政府,结束这场看似无尽的战争。然而,在这样的传言中,真真假假难以分辨。不过,这样的传言与情报已经开始对前线的军心产生影响。
在文尼察的战线,费多尔知道他们处于战争的关键节点。7月3日晚上,费多尔被召回了战地指挥部。突然,一个军官快步走来,他手中捧着一封封奏,这是从皇帝尼古拉二世直接下达的密令。费多尔展开信,只看了几行,他的脸色就变得凝重了起来。
“费多尔上尉,皇帝下令从前线调回25个团的近卫骑兵军到圣彼得堡。”军官沉声说道。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接近四分之一的前线骑兵部队。
费多尔眼中闪过一丝迷茫,他清楚这样的决策会大大削弱前线的实力。但他也意识到,尼古拉二世不会在关键时刻做出无的放矢的决定。圣彼得堡的形势必然比他们想象中更加危急。
上校走上前来,紧紧握住费多尔的手:“我们必须支撑住,直到近卫骑兵军回归。无论后方发生了什么,我们都必须坚守文尼察。”
费多尔点点头,他知道,在这场战争中,自己将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他坚信,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就一定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当晚,费多尔在营帐里与参谋们开会,商议如何在失去大部分骑兵部队的情况下,维持住文尼察的防线。这其中涉及的战术转换和部队重新配置,都成为了他们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
1916年7月2日,圣彼得堡
尼古拉·费多罗夫今年29岁。他的双手被工厂机器染得黝黑,眼中透露出由于长时间的劳作而产生的疲惫。上次1915年的圣彼得堡暴动还历历在目,他能够从那场混乱中逃出,但他的母亲却未能度过那个酷冷的冬天。现在,尼古拉在圣彼得堡的大型工厂——普提洛夫工厂里工作。餐餐面对几乎没有肉的稀饭,尽管不够吃,但他也算是勉强维持了生计。
最近,工厂的谣言四起。部分工人正在密谋罢工,费多罗夫想起上一次的恐怖经历,心中充满犹豫和害怕。
正当他犹豫不决时,他的老朋友伊万走了进来。伊万,33岁,和尼古拉一样在普提洛夫工厂工作,但他是一个机械师。伊万是一个魁梧的男人,但他的眼神透露出对生活的不满。他曾经是一个农民,但由于生活的压迫,他不得不进城找工作。他深知农民和工人所遭受的苦难。
“费多罗夫,你听说了吗?”伊万低声说,“工人们都忍受不了现在的生活了。我们需要行动,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家人。”
费多罗夫紧张地看着伊万,“你是说要罢工吗?我还记得上一次的暴动,太可怕了。”
伊万紧握费多罗夫的双肩,“这一次不同。我们有组织,有计划。我们需要公正,需要面包和和平。”他眼中燃烧着激情,“加入我们吧,尼古拉。这是为了一个更好的未来。”
费多罗夫在心中默默地回忆着母亲的温柔和关心,她在冷酷的冬天离开了,但她的形象和他度过的那些日子始终铭记在心。伊万的话语唤醒了他内心的勇气。他拿起笔和纸,开始绘制和书写他们的口号:“面包,和平!”。尽管他不是很擅长书法,但每一笔都充满了情感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