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都市小说 > 重生后,我卷翻各大短视频 > 第14章 安逸

第14章 安逸(1 / 2)

 推荐阅读: 闪婚当晚,财阀老公拉着我玩亲亲 穿越饥荒年,变成农家女 奇迹发生在下个传球 重生为狐:我一进化就人机分离 王妃恋爱脑觉醒后,王爷痴缠成瘾 武道玄尊 不期而宠:大佬又吃醋了! 帝朝:众将听令!且随我征战诸天 仙门弃婿 惊!财阀大佬瞄上了好友的未婚妻
最新网址:hbcjlp.com

村子里几乎每户人家,院子门口都有种上一棵龙眼树,或者是荔枝树。

众人没有走多久,很快就看到了老宅院门口的荔枝树。

还有在门口站着的闫家奶奶,和闫惜乐的大伯母王月。

“奶奶!我看到奶奶和大伯母了……”闫惜尧开心的跑上前。

“妈,咋出来了!这天热的。”

“大伯母。”

“哎哟,我们小鱼儿又长高了呀!”

“奶奶……”

“先吃饭,先吃饭……”

吃货小鱼儿指着荔枝树,吸溜着口水:

“荔枝!姐姐,是荔枝!”

“哇,小鱼儿这么厉害啊,还认得这是荔枝呢。”

“姐姐帮我拿呀,我要吃荔枝。”小鱼儿又吸溜了一下口水。

“这个荔枝还没有熟呢,要过几天熟了才能摘哦……”

众人说笑着进了家门,闫家其实很早,就已经分家了。

当初分家的时候,闫爷爷闫奶奶选择跟小儿子闫柏住。

所以养老的责任,就归闫爸负责了。

老宅自然而然的,也就分给了闫惜乐家。

因着闫柏夫妻俩都在城里上班,闫爷爷闫奶奶也不服老,想着自个还能干。

便留在了老家务农,没跟着去城里,给小儿子增加负担。

大伯闫松和二伯闫林,都在老宅附近的宅基地,建起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

每次闫爸闫妈休假回来,三家人都会聚聚,这已经是闫家的惯例了。

因为大伙都饿了,又都是一家人,大家都没有过多的寒暄。

都纷纷洗了手,就上饭桌开吃了,家里很快便传出了欢声笑语。

“来!乐乐,这是你爱吃的,吃鱼聪明伶俐。”

闫奶奶笑眯眯的夹了块鱼肉,放到闫惜乐的碗里。

她又指着放在中间的那盘鱼:

“你们几个小的,也多吃点鱼啊。

你们乐乐姐姐就是从小爱吃鱼,这不就考上大学了!”

“谢谢奶奶!”闫惜乐咽下嘴里的食物,笑着说:

“嘻嘻,是咱家基因好,大堂哥二堂哥不都考上大学了嘛。”

“都有关系,都有关系!你两个哥哥小时候也吃不老少鱼的。”

闫奶奶坚定着自己的说法。

“哎哟!咱们家的大姑娘脑瓜子真好!

乐乐可是给咱们老闫家长脸了!”

大伯母也给闫惜乐夹了一筷子肉,继续夸赞着:

“淑云你们两口子,把乐乐教的真好!

可是给她下面的弟弟妹妹们,带了个好头!”

“是这么个理!”二伯母笑着点头附和着。

她夹了块软嫩的鱼肉,细心的挑好刺放到小鱼儿的勺子上说:

“我看小鱼儿都饿急眼了,快吃吧,没刺……”

“嗷呜~”小鱼儿笑眯着眼一口干了。

饭桌上,大伙都有种久别重逢止不住话的势头。

一家人的话题,从闫惜乐考上大学;

聊到家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再到村里谁谁家的红白事,然后是周边村子……

闫惜乐上辈子,从奶奶过世后,就一直是一个人生活。

她体验过最热闹,开心的饭桌文化,就是逢年过节,她们工作室的聚餐。

可能都是志同道合的人,又或者因为她是,

给大家发工资的那一方,反正每一次的聚餐都能圆满结束。

像此刻热闹温馨的饭桌文化,是闫惜乐从来没有过的体验。

这让她很是眷恋,想要好好维护好,这份人间温情。

饭后,闫惜乐想要帮忙洗碗,结果被几个大人赶出了厨房。

想了想,她便领着小鱼儿,

走进了记忆中她自己的房间,打算带着妹妹午休一下。

给小鱼儿和自己都换上睡衣,躺到床上后。

小鱼儿估计是累坏了,没多大会便睡着了。

闫惜乐闻着被子上,太阳晒过后的阳光香味,让她有点迷醉。

她坐起身靠着床头,在脑海里过滤回溯着,老闫家的相关信息。

大伯闫松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闫惜荣今年22岁;

闫惜乐的大堂哥,在H省师范大学上大四,暑假期间回在家。

闫松的二儿子,闫惜乐大堂弟,但比闫惜尧大7个月。

小学一直在隔壁安口村上,暑假过后,

应该会和两个堂哥以前一样,住到闫惜乐家,到乡宁学校上初中。

二伯闫林家也都是生的儿子,大儿子闫惜栋今年21岁。

闫惜乐的二堂哥,在G省医科大学上大三,专业是生物技术。

闫惜泽和闫惜文,是二伯闫林的两个双胞胎小儿子。

今年11岁了,比闫惜尧还要小2岁,也是在隔壁村小学上四年级。

闫惜乐是老闫家三代以来,出生的第一个闺女!

所以原主从小到大,还是很得宠的。

她目光游移着,打量房间的布置;

留意到两个窗户上,拉开的窗帘;

都是淡绿色打底,白色的小碎花点缀着。

很温馨,很夏天的感觉。

房间四四方方很是规正,一个窗户朝着老宅的前院开着;

窗前放了张长方形的木桌,和木桌并排立着一个木质衣柜。

另一个窗户朝着路边开,窗边摆着床,摆设就是这几样,简简单单的。

从家里人聊天的话语里,再结合原主留下的记忆。

闫惜乐可以得出不少关于村子的信息。

北临村没有办学校,村里的小孩都是去,隔壁安口村上学。

安口村有个合办小学,是周边好几个村子合办的。

因为安口村的地理位置,在几个村子的中间。

当初几个村子,为了孩子们上学方便,就在安口村办的小学。

小学里教师的工资,都是几个村子一起分摊的。

学校里的老师,都是几个村子里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的。

但高中生也没有几个的,有些老师还是初中毕业的。

闫惜乐心想着:

“也就是说,这附近念过书的几乎都内部消化了!

难怪很少有人出去发展……”

在村里上下学要走一小时的路,放学了回家还要帮忙干农活。

加上教学条件不好,孩子们很多都学不进什么东西。

所以能上初中的,都是家里条件还过得去,

舍得花钱给孩子买作业本,而学生又愿意认真学的。

至于考上高中,那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这里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村民们书都念得不多。

人们都是自给自足,就都很少出去外面的城市闯荡。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