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日那一场婚宴上,不知是从哪透露出去的风声,说是常举人冬日里一直带着族里的孩子们在念书,等开春后还要将办学地点搬到现今正在摆酒的祠堂。
这种在常家庄众人眼里习以为常的事情,传到来吃酒的人耳朵里,却是让人喜出望外。
这不就是常氏族学吗?
还是由举人授课的族学!
那他们能不能让孩子来附学啊?!
一时间,求到常仲梁跟前,想让家里孩子来附学的人多不胜数。
还有机灵点的瞄准了方主簿,请他帮忙说项。
密山本就人少,考取了功名的读书人满打满算也就五六个,除了常仲梁,另外几个还全都是来任职的公务员。
流放犯官的村子里倒是读书人多,据说进士都有几个,但众人对他们唯恐避之不及,又哪里会愿意同他们扯上干系。
密山说是府城,目前却只有一个老童生开办的私人学堂,城里孩子要读书只能找他。
以前倒是有官府开办的学堂,教谕还是个举人嘞,可惜身子骨太弱,一场风寒就去了,朝廷又没派人来补位,学堂也就散了。
老童生教的怎么样他们不懂,但肯定是拍马也难及常举人啊!
不然怎么常举人是举人,他这么大年纪了连个秀才都没混上。
以前是没的选,只想着跟着老童生学学,让家里孩子识得几个字不做睁眼瞎就好,现下听说常氏族学的存在,有点远见和余钱的自然都按耐不住心思。
谁不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又有谁不想出个会读书的子弟来改换门庭。
现下科举是停了,但迟早是要恢复的,王爷打下江山后,治天下还是得靠读书人!
他们幽州人是王爷的嫡系,只要读出头了,在官场上比起其他地方的人来更占优势。
沈停风和方主簿等人自是乐见其成,文治也算在吏部考核中,以前实在是没条件,现在常氏族学冒了出来,一群密山的官员开始不遗余力的游说起常仲梁来。
经过一番友好热切的协商后终于谈妥,想来就学可以,一个月二两银子,包吃包住,只管送来就是。
二两银子一个月无疑提高了门槛,可常仲梁的命也是命,自然没那个精力教太多人。
最后有意向来附学的只剩十几家,除了几个小吏,剩下的都是商户家,戚悦熟悉的杂货铺粮铺掌柜和屠户都包括在内。
这二两银子不是常仲梁独得,他赚每个月一两银子的束修,其他族人也跟着喝上了肉汤,赚那剩下一两银子的吃饭住宿钱,皆大欢喜。
因为路途遥远,让十几个孩子每天起早贪黑的来回奔波不太现实,包吃包住的钱是算在族里公中。
在戚悦的建议下,祠堂空了间厢房出来作为学生集体宿舍,平时吃饭就在食堂。
常仲梁又找了几个家累轻的婶子负责饮食,扣掉她们的工钱,其他钱归入公中,年底再来分红。
而今天,就是新同学来上学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