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母也极爱这一口,寻常过来,总要催我问问今儿个寺里有没有做点心。”李若笑着让金枝去后头再装一盒拿过来,说是请林氏带回去,给彭城伯府几位长辈都尝尝。
“那就多谢你了。”林氏笑吟吟地接了话,等金枝拿了点心匣子进来,她先示意手下丫鬟接了,这才转过头和李若接着说话,她说的,都是各家过往、以及最近这段日子的大事小情,大事极少,却件件都要紧,那些小情又多又密,丝丝缕缕连成一片,缠成一块儿,叫人不禁感叹这样的细小事情,居然能有如此大的影响。
李若最爱听这样的话题。
上辈子,她在顾家那个令人窒息的宅邸里呆着,心底最放松的时候,便是从几个有所往来的世家夫人口中打听这些各家的家长里短,再从这些所谓家长里短里,了解各家的过往。
每回和那些夫人们说这些,李若总能从其中分辨是非真假,她对这些事儿,好像天生便有一种敏感,回回都能一针见血,点破关键。因此,那些夫人们也极爱和她聊这些。
只有那时候,李若才会觉得正儿八经的高兴,毕竟,那些夫人们赞同她的观点,夸她蕙质兰心,细致入微,而不是像顾家人一样,骂她是个没娘的呆子,骂她事事要管、又事事管不好。
她喜欢和人谈论这些,可顾遂远不喜欢她和人谈论这些。
有一回,她和宁侍郎的夫人一块儿在外喝茶说话,撞上了顾遂远的小厮,回去以后,顾遂远便冲她发了好大一通脾气,他说宁侍郎在朝廷上处处针对他,事事不让他如意,说宁侍郎的夫人定然也是要从她这儿套顾家的话,说她不动脑子,说她要害了他、害了顾家。
李若百口莫辩,她也不懂,宁侍郎不过是反对顾遂远接了滁州钦差的差使,怎么就成处处针对他了?
人家给出的理由也正当非常,滁州大旱半年多,受灾之处,从原先的栾城一路蔓延,直至滁州境内五城接连沦陷,这半年多时间里,百姓颗粒无收、民不聊生,流民乱起,朝廷急得火烧眉毛,再不敢拖延下去,那会儿的耽误之急,便是要先安顿百姓,随后再想法子挖水、引水,保障民生。
顾遂远入朝之后,一直跟在王锡以及贾固安身后学些高高在上的权谋之术,这种实打实的差使,他一直未曾接触过,宁侍郎反对的有道理,朝廷里,也不止他一个人反对。
后来定下的那位人选在工部任职多年,确实比顾遂远更为合适。
人家一出手,滁州民乱平定,更证明宁侍郎的反对正确无比。
可,李若想不明白,顾遂远怎么会因此而恨上宁侍郎?明明不久之前,宁侍郎还邀他参加了宁家办的文会,给他送了一张他喜欢已久的前朝古画,那会儿,他说宁侍郎待他很好,说宁家值得结交。
也许,就是从那会儿开始,她便已经认识到了顾遂远的凉薄自私,可她还是被从前假象裹挟,不肯认清现实,一而再再而三地盲目信任他,甚至听信他的话,不再与宁侍郎的夫人有所往来,接着,慢慢地与上京城各家的夫人都淡了联系......
“瞧我,一时上头,竟说了这么多,耽误楚楚你了吧?”林氏把该说的都说完了,末了,一甩帕子,又是摇头又是感慨,“我这人,就是话多,遇上个合心的,就恨不得拉着她说个天荒地老,我们家老祖宗还说我呢,哪天要是和醉中天说书的女先生合拍了,我们俩凑一块儿,都能搭台子唱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