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还学过一些曲艺,那时候儿哪知道拜不拜师有什么关系,老师在当时也不算是名家,只是有个营生,但是辈分高,怕麻烦人,也没叫很多人来。
于大爷的快板师爷老山先生,比我老师矮了一辈儿,而且关系还真不远,我老师是老山先生师父的亲弟弟,因为老山先生拜师晚,那时候岁数已经不小了,而且我老师他们哥们儿岁数差的还挺大。
所以打这儿算起来,他又得管我叫师爷,这就没法儿啦,所以干脆就这么着吧。
曲艺行当里,这种事多得是,人人都背好几层的,大家也就都这么叫着了,除非直系的亲师兄弟儿,否则也没人真心的论这个长短,还不是谁有能耐谁说话响么。”
何其伟已经开始抹嘴了,他的饭量一向不大,而且最近发现自己有些胖了——其实是重了,体态没什么变化——所以在嘴上就开始控制了,听到这样的消息,眼睛一下就亮了起来:
“哎?亮亮还学过曲艺吗?学的什么啊?”
党亮挠了挠头:“我学的小调儿,你们未必听说过。”
于大爷终于把那兔子腿啃干净了,放下骨棒儿抓起旁边的纸巾擦了擦手:“别说他们,我都没怎么听过。
东北这个小调啊,好听着呢,就是现在也没谁学着了,那天提起来国老师还唱了一段,问题是他也就会那么两段,再多也不会了。
可惜了儿了。”
党亮却笑着说:“那有什么可惜的,又不是听不找了,其实还有,只不过……时代变迁么。
是这样,东北这边儿的,唱的基本上就是四类,小曲儿,小调儿,二人转,龙江剧,再就是个民族自己的民歌了,像赫哲船歌儿,锡伯族田野歌,鄂温克的扎恩达勒格等等,民族歌多。
但是吧,这地方过去人少,曲艺人要吃饭,就得赶大集、庙会,一到大集什么人都有,汉人活动,各民族人家也下山出林的来倒腾物资来。
少民吧,他一看有人唱歌,他就喜好跟你比,你唱的不好倒还好了,他一笑而过不和你见识,你唱的好了,他就要和你比个高低。”
徐磊乐的一拍大腿:“那曲艺人都指这个吃饭呢,哪能往不好听了唱啊!”
党亮一摊手:“对么。所以才有了二人转这种小就两个人,大也能一台班子的这种艺术。
尤其小曲儿小调儿短小精悍,对原本是戏曲演员的人来说这个不难。但是唱这些的,那都是散户,那有人家职业唱戏曲的猛啊,人家是怎么练的,卖唱又是怎么练的?慢慢的就让人挤了。
出过好角儿,那是人厉害。到后来这些小曲小调,都被二人转融进去了,小帽儿,单出头,那不都是小曲儿小调儿的门子吗?
不说别的,《送情郎》,这是最典型也是流传最广的小曲儿,哪个唱二人转的能不会这个?还有《摇篮曲》,这也是小曲儿,什么《绣八仙》,《十三辙》,《清水河》这都是小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