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那帮人想起这茬儿来,自然就把物资补上了,虽然也不多,但是馄饨面还真的是非常简单的,恰好屋里也没有北方人。
面好说,皮薄一点儿也就是了,可是馄饨这东西,看着和饺子差不多,但实际上差距很大,至少很少有人听说过素馅儿馄饨吧?这种都快从人们视野中消失的美味,实际上只有寥寥的几种搭配,但是饺子的素馅儿种类是荤馅儿的几倍之多——肉能吃的就那么几样,菜可是成百上千种。
所以好吃的馄饨,不仅仅讲究的是馅料的配比,更多的秘诀,其实在对馅料处理的手法上,而小厨房的这位大师傅,很明显是个科班出身的红案厨师,他能把馄饨包完整了就不错了。
所谓的科班厨师,就是技术学校厨艺班教出来的通用版厨师,这些厨师学习厨艺的目的首先是有个安身立命的手艺,其次是出人头地,然后才是把菜做到让人觉得美味,至于在厨艺上有追求的,基本都拜师去了,因为这种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使用的技法必然没有绝活儿秘技。
再说这种学校统一培训,不要说技法,包括菜式都是标准版的,但是 中餐的精髓,就在于因人而异,所以科班厨师基本功都很好,但是有没有发展,仍然要看个人际遇,以及追求方向。
可是能到节目组做帮厨的厨师,他哪里会有什么厨艺上的追求?追求厨艺能到这地方吗?这除了重复劳动什么都没有,那不就是为了挣点钱儿吗。
所以他只是凭借一些经验,还有网络上的视频勉强复制出了馄饨面,要说味道,基本上也就是路边摊的能吃水准,谁要是靠这个做主打商品,那就得突出一个便宜,不然非砸招牌不可。
好在大部分演员其实不挑味道,因为他们在剧组都习惯了天南地北的风格,以这些人的咖位,至今都没有谁出演过主角儿,根本享受不到单独供餐的待遇,最多也就是盒饭贵一些,时不时的也有主演们会请客,然后有助理可以帮忙外带一些零食回来。
他们也不是罗长英那一辈的演员,要是自带炊具他们是会觉得丢人的——而且他们所在的剧组,大部分也没有过去那种氛围,勾心斗角就很常见。
唯一麻烦的大约就是邵琛红了,她是富贵人家,路边摊水准肯定是满足不了她的,最后怎么处理还要看节目组,不过这种场面他一想都很尴尬,压根儿就不打算参与。
现在无论是不是谁的小算计,这二十几个嘉宾也分了三个团队,他们这一波北方团,还有留守的南方团,以及试图左右逢源的骑墙者,这大概就是节目组想要的“冲突效果”了。
不过有鉴于鹅厂总部所在的地域,南方团的人数更多,可小心思也多——实际上他们当中还能分为大湾区和其他地区两部分,彼此之间也不是没有矛盾的。
至于南北团之间,那都不叫矛盾,单纯就是社交习惯和生活习惯不同而引发的磕磕绊绊,除了一些原则问题之外,只有心眼儿特别小的人,才会觉得这是冒犯从而引发矛盾,否则便只是笑料——只不过被嘲笑久了,难免心有愤恨,最后还是会转化成矛盾和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