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册子,若说差一点就到绝品,那差的那一点是什么呢?
做旧!
狭义上的做旧。
就是把新物件变成老物件。
对于一个专业的做旧师,我可以肯定的说,假的始终是假的。
做旧做的再好,再到代,那也是假的。
但是从做旧师专业的角度看做旧品,做旧本身不难,难就难在去仿制一件现存的东西。
仿制,其实说起来也不算难,难就难在就怕真假放在一起对比着看。
而在做旧这个行当里,我们都知道,东西一旦出手,是绝对不能出现把原件和做旧品放在一起看的时候。
否则,绝大部分做旧品都会被看穿。
而眼前这件册子就出现了一个BUG了。
这五幅真迹属于到代的老画,传世几百年了,虽然保存的尚且不错。
但岁月留下来的痕迹还是不可避免的。
而其余的仿制品呢,虽然内容临摹的很到位,做旧做的也到位。
但是,跟真迹比起来,粗看没有不妥。
仔细看,尤其是让专业的做旧师去看 ,那定然是瞒不过去的。
真迹的新旧程度,和仿品的新旧程度是有差异的。
真迹的色泽反而略浅,而仿品则更深。
而且,仿品上还做了霉变。
其实做的挺好,单独看也完全到代了。
但对比着看,就有破绽了。
这整个册子给我的感觉就是,似乎不是一个完整的做旧团队或者做旧师完成的作品。
而是前后两拨人,两拨没有联系的人接力完成的。
我估计呢,应该是有人手里拿到了五幅真迹,又找专业的画师画了其余的仿品。
这仿品仿的不错,级别已经到绝品了。
但是,交稿后,又拿去让另一个人合了五幅真迹在一起重新装裱做旧成一个册子。
这就导致,出现了差异了。
虽然实事求是的讲,这种差异不大,大多数人是不会关注到的。
但是这种差异是存在的,而且还跟这件册子的设定不符。
这册子从装裱,到里面内容的落款看,应该是统一的,是八大当初做出来的时候就装裱成这样流传到今的。
所以,这里面每一页作品其所处的保存环境都应该是一样的。
因此,它所呈现给人的新旧程度应该是没有差异的才对。
如果让我来设计这件册子,我不会把这件册子设定为传世的老册子。
而是设定为,里面的作品都是各处收集来的,然后统一装订成册,是后世再装裱的,比如是清中期装裱的,再搞一个后跋之类的说明一下,那就妥了。
这样,就算出现画与画之间的新旧差异,那也能解释的过去。
毕竟作品都是各处收集来的,过去的保存环境不一样,有差异是完全合理的。
当然了,话说回来,如果不是原生的,而是各处收集来的,那这件册子的价值就会折扣不少了。
所以,在价值和做旧级别上,你总得选一个。
这做局的人选了价值,他其实也没错。
因为,就算如此,也是大多数的鉴定师所看不穿的。
如果这个局的确是黄为仁做的,那他也应该没有想过我会跑来日本看这件册子吧!
否则,他就不这样设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