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傍晚时分,夕阳缓缓地往西边落去。
不多时,夜幕悄然降临,长安城城池的轮廓
在月光和星辰下变得柔和而神秘。
主街道两旁的灯笼高高挂起。
橘红色的灯光映照在青石板街上,形成一串串温暖的光带。
指引着归人和行人的脚步。
城门处的守卫披着斗篷,拿着火把。
他们的身影在城墙上跃动,交叉巡逻着。
古老的城门缓缓关闭,发出沉重的吱呀声。
城内的坊市依旧繁忙,许多店铺和摊贩还在营业。
人们的谈笑声和叫卖声此起彼伏,混合着食物的香味和炊烟的气息。
在曲江池附近,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或赏月、或听曲、或吟诗。
湖面上轻舟摇曳,船上悬挂的灯笼散发出柔和的光,映在水面上形成层层叠叠的倒影。
******
皇城被深沉的黑暗笼罩,巍峨的宫殿在月光下显得更加庄严。
宫墙上的琉璃瓦在微弱的光线下泛着微光,青石板路上散发出淡淡的寒意。
灯笼的光辉从高大的宫门处透出,映射在古老的石阶上,仿佛把夜色染成了温暖的金黄。
皇城内的花园静谧如水,桂花的香气在夜风中若隐若现。
枝头的花朵在月色下显得格外洁白。
湖面上轻轻荡漾的波纹反射着星光,偶尔有夜鸟的低鸣打破了寂静的夜空。
禁卫军们的身影庄严而肃穆,步伐稳重地巡视着每一个角落。
远处的锣声缓缓响起,回荡在夜空中,为这夜晚增添了一丝神秘的宁静。
......
皇宫内,文帝坐在御书房里。
他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奏折,心中升起一股烦躁之意。
这些日子以来,他一直忙于处理国家大事。
每天都要批阅无数的奏折,忙得不可开交。
而且皇后回陇右省亲迟迟未归,枕边无人。
此刻他却感到一丝孤独和寂寞。
想到这,文帝不由得想起了杨昭
自从上次皇宫大封官,他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了。
文帝心里明白,自己的孙子并不是不想来看望自己。
只是因为如今杨广身为征南元帅,手握重兵。
而杨昭作为他的儿子,自然需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频繁地出入宫廷,可能会引起东宫的不满和猜疑。
想到这里,文帝不禁叹了口气。
他想起了自己的大儿子杨勇,心中充满了悔恨。
当年他为了稳定朝纲,立长子杨勇为太子。
但现在看来,这或许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自从杨勇成为太子后,父子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
甚至在一些事情上产生了隔阂。
文帝作为开国之皇,从乱世中杀出一条血路。
他深知氏族的危害,登基之后,不断地打压。
杨勇身为一国太子,为了太子的位子和至高权力。
毫不犹豫地投向了氏族的怀抱,与他们勾结在一起。
氏族为了讨好杨勇,给他出谋划策。
让他做出了许多荒唐的事情。
这些事情让文帝感到无比的失望和痛心。
现在的太子根本不是小时候的模样。
骄奢淫逸,为非作歹,滥用民夫。
草菅人命,铺张浪费,不知命苦。
对几位弟弟忌惮无比,暗中派人打压。
想到这里,文帝心中怒火燃烧。
他起身在御案上重重地一拍:
“这些氏族!居然敢让太子做下如此恶事!”
文帝内心愤恨,一想起几大氏族的狼子野心。
他内心起了杀意,不由得握紧了手中的笔。
文帝眼中锋芒闪现,思潮起伏:
要不是当年关东几大氏族联合文官,
加上关陇氏族在旁边煽风点火。
朕根本就不会立杨勇为太子,
而是会立皇二子杨广为太子。
就是担心关东几大氏族会和关陇氏族联合在一起。
为了拆散他们的联手,朕才勉强同意立杨勇为太子。
但太子正位东宫后,皇二子杨广为了避嫌。
千里迢迢去边关掌军,对战突厥和草原联军。
他的王爷之位是一场又一场的胜仗换来的。
即使是这样,那些御史还在不断地弹劾他
不像皇太子杨勇,端坐在东宫,饮酒作乐。